煤焦油加工廢水分類上屬于焦化廢水,但其污染物含量不同于常規焦爐廢水,其特點是氨氮含量相對較低,難降解物質(如酚類及多環芳烴和雜環烴類)含量較高,成分更復雜。目前,對該類廢水處理主要采用A/O或A2/O等生物處理工藝去除大部分的有機物和氨氮。但研究表明,單一的生物處理幾乎無法實現廢水的穩定達標排放。傳統深度處理技術主要采用混凝沉淀或活性炭吸附等。新型深度處理技術包括鐵碳微電解及Fenton氧化等,但化學混凝及鐵碳微電解法對有機物的去除率較低,色度去除效果較差;Fenton氧化法處理效果較好,但因其操作復雜、藥劑費用高及產生廢泥等缺點,目前應用并不廣泛。
三維電極是在傳統電解槽二維極板間裝填粒狀活性炭工作電極,能夠增加電解反應器的面體比,提高反應傳質效率和電解電流效率,從而增強水處理效技術包括鐵碳微電解及Fenton氧化等,但化學混凝及鐵碳微電解法對有機物的去除率較低,色度去除效果較差;Fenton氧化法處理效果較好,但因其操作復雜、藥劑費用高及產生廢泥等缺點,目前應用并不廣泛。三維電極是在傳統電解槽二維極板間裝填粒狀活性炭工作電極,能夠增加電解反應器的面體比,提高反應傳質效率和電解電流效率,從而增強水處理效果,且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本文采用流化床三維電極反應器深度處理煤焦油加工廢水的生化出水,采用鈦電極電極替代傳統電Fenton試劑體系中的鐵陽極,避免在電解過程中產生大量的 Fe2+、Fe3+。本文對電解條件和COD去除率、脫色率、B/C改善進行了考察,并對其降解機理進行了初步分析。
COD去除率隨pH值增大而降低,且PH=1時的COD去除率可達85%以上,而PH=10時COD去除率僅為30%左右。可見酸性條件下有助于提高電解效果。考慮到調酸耗藥量和電解耗電的經濟性,取pH=2為pH優化值。
電場強度及電解時間對電解效果的影響: 在所有電場強度梯級上,COD去除率均隨電解時間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電解反應初始60min內,COD去除率隨電解時間的增加而迅速上升,隨后上升速度趨緩;COD去除率隨電場強度的增加而增加,電場強度由0.5V/cm增至1.5V/cm時,COD去除率顯著提高;大于1.5V/cm時COD去除率增幅減緩。
曝氣強度對電解效果的影響: 控制電場強度為1.5V/cm,活性炭加入量為100g/L,PH=2, 選擇曝氣強度范圍0~30m3/(m2.h),考察曝氣強度對電解效果的影響,隨曝氣強度的增大,COD去除率升高。曝氣量為0時,活性炭粒子沉積在電解槽的底部形成擴展性電極,降低了電解電流效率,COD去除率低;曝氣強度從0增至30m3/(m2·h)時,粒子電極逐漸實現流化狀態;曝氣強度大于30m3/(m2·h)后粒子電極保持流化狀態,繼續增加曝氣強度COD去除率上升幅度趨緩。推測曝氣作用主要不是體現在供氧上,而體現在維持粒子電極流化狀態。
活性炭加入量對電解效果的影響:控制電場強度為.5V/cm,曝氣強度為30m3/(m2·h),pH=2,改變活性炭加入量分別為0、25、50、75、100、125、150、175、200g/L,考察其對電解效果的影響。隨活性炭加入量的增大,COD去除率也隨之增大。投加量為0時,反應器相當于二維電極反應器,COD去除率僅為30% ~35%。活性炭加入量為25~100g/L時,COD去除率效果增幅明顯。活性炭加入量大于100g/L后,對COD的去除率提高不明顯。可能的原因是活性炭濃度過高,電解槽內形成擴展電極帶來COD去除負效應,抵消了部分電極數增加的對COD去除正效應。該試驗優化活性炭加入量為100g/L。
流化床三維電極對廢水的處理效果及B/C的影響: 在優化電解條件下,對電解進水及出水進行COD、BOD和色度分析。焦化廢水在經過長時間的生化處理后B/C(BOD5/CODcr)只有0.075,繼續生化處理已經沒有效果。經過三維電極電解,生化出水B/C有較大改善,不但COD去除率可以達到70.3%,色度脫除率84%,同時B/C提高了3.6倍,說明部分難降解物質的分子結構電解后發生了變化,生化性得到了較大提高。
焦化廢水電解前后的紫外光譜和色譜分析:在優化電解條件下,對電解進水及出水進行紫外光譜掃描,電解出水中污染物的紫外吸收峰較進水大大降低,特別在254和300nm左右的苯及其衍生物區以及400nm左右的可見光區吸收峰減小顯著,表明部分有機物在電解反應過程被降解和轉化。根據文獻可以推斷,紫外吸收峰的變化及色度的減少可能是由于電解反應中陽極電氧化作用產生的羥基自由基具有的氧化作用以及陰極電還原作用使苯系化合物發生苯環開環或所含有的發色基團及發色基團共軛體系受到破壞,從而降低了出水的COD和色度。
對電解進水及出水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電解處理后生化廢水在液相譜圖上的吸收峰較處理前減少,保留時間為6.150、4.853和10.333min處峰消失,顯示了該類物質可能發生徹底降解。在3.585min處的主要吸收峰的面積約占總面積的80%,電解反應后吸收峰面積下降了62%,表明該物質的量大大降低。保留時間為3.890min左右的吸收峰面積由進水的96.081 82mAU·s升高到158.877 94mAU.s,增加了64%。說明在電解反應過程中,水相中化合物成分發生了轉化,導致部分化合物濃度升高。同時,電解出水在4.184min處出現新峰,說明有新的中間產物生成。結合COD的去除率、B/C和紫外分析結果,表明電極表面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造成了部分有機物質的直接礦化。同時,三維電極反應器中的電極反應使苯的衍生物化學鍵受到破壞,結構復雜的大分子物質可能轉變為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使色度降低,廢水的可生化性提高。
結論: 通過實驗確定了該流化床三維電極反應器最佳反應條件:反應時間為60min,電場強度1.5V/cm,曝氣強度為30m3/(m2·h),pH=2,活性炭加入量為100g/L。最佳反應條件下,出水CODcr為95mg/L,去除率達到70%以上,色度40倍,B/C提高了3倍。廢水處理前后紫外吸收光譜及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結果表明,廢水中部分化合物發生了徹底降解;電解能夠改變廢水成分組成并生成中間產物,廢水中成分的變化,可能使出水可生化性提高。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