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基高密度合金及其復合材料和其他鎢基合金,具有高強度、高密度、高紅硬性、低膨脹系數、耐磨損等優異性能,在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但常規粉末壓制-燒結工藝制備的產品外形受到一定限制,同時因燒結后零件的硬度高、脆性大、導電性差,故鎢基合金零件的后續加工主要采用機械研磨和特種加工,加工手段極為有限且成本很高。近年來,已有很多關于改進粉末冶金零件加工性能的研究報道,如在粉末中添加易切削劑(MnS或MnS2)等,然而采用這種工藝會產生切削刀具磨損快、需頻繁更換與調整切削刀具、熱處理變形及變色等很多問題。因此,不少研究者已考慮用其他新方法來克服粉末冶金零件低加工性能所引起的問題,其中之一是生坯加工技術,即在燒結之前對零件進行切削加工。這一方法的優點在于:零件粉末顆粒之間極強的原子結合及硬化在燒結之前并未形成,而是以冷焊和顆粒間的機械嚙合為主,切削力和切削區的溫度均保持在較低范圍,刀具的磨損及產生的熱量較少,生產效率高,可解決鎢基合金粉末冶金零件尺寸、形狀受限及生產成本高等問題,擴大鎢基合金的應用范圍。然而,由于粉末冶金零件的生坯強度通常很低(如生坯密度為6.8g/cm3的壓制鋼零件的強度僅為12~17MPa),故其加工抗力很低,由此將導致加工表面的光潔度較差,零件于加工過程中出現邊緣破損甚至在裝夾時即被破壞。因此,提高粉末冶金零件生坯的密度和強度是實現對其進行切削加工的關鍵所在。
湖南大學和廈門理工學院采用預燒結工藝提高WC-Co硬質合金的生坯強度,并對其加工性能進行了研究。預燒結溫度為750~950℃。對其進行車削和銑削試驗以評估生坯的加工性能。試驗結果表明,隨車削轉速的增大,切削加工表面的光潔度變好,但隨轉速的增大,樣品承受的切削力也變大,生坯零件在出刀邊緣處存在碎裂現象甚至發生斷裂。所以應該采用較低的切削速度。預燒結樣品經車削后在出刀邊緣處有輕微破碎,而經銑削后樣品的整體結構和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均有明顯改善。將預燒結且經切削加工的生坯樣品在1420℃/45min條件下進行燒結,燒結后樣品的尺寸變化平穩,且樣品中加工部分與未加工部分的尺寸變化一致。此外經檢測,燒結樣品的硬度與用傳統方法加工零件的相當,表明在生坯切削加工過程中沒有引起裂紋或微裂紋的產生。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