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4年年底,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完成試生產任務,標志著我國鈦白粉工業技術升級取得重大突破。據了解,2013年9月,鈦白粉項目進行試生產階段,至2014年9月項目試生產實現了全流程連續不間斷的滿負荷運行99小時,產品品質經國家涂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全面檢測,鈦白粉生產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同類產品的質量標準。
漯河興茂鈦業董事長李茂恩告說:“我們已完全的掌握氯化太白粉工程建設和生產工藝技術,項目長周期運行成功,不僅僅是填補了國內技術的空白,也為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公司同時也具備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基本條件。”
即便如此,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國內企業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產能小且成本高。因此,硫酸法生產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占據主導位置。要解決環保問題,當前只能研究采用一批清潔生產技術。據悉,攀枝花一家企業的硫酸法鈦白工藝,以高品質的酸溶性富鈦材料為材料,解決了環保問題,受到業內推崇。
“鈦白粉企業應結合自身和地域特點,實現多途徑的資源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向環保要效益,擴展鈦白粉行業主體盈利空間。”山東東佳集團總經理孫鵬表示。
去年我國正式出臺的《鈦白粉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將鼓勵氯化法、聯產硫酸法清潔鈦白粉工藝、淘汰傳統硫酸法重污染生產工藝。目前,不少鈦白企業已經開始推廣應用其中的新工藝、新技術。而且,國外企業對國內鈦白市場十分看好,其中,攀渝鈦業以美國波富門斯公司提供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技術為基礎,興建10萬噸氯化法鈦白生產線,預計2015年可建成投產;佰利聯則以向PPG工業支付1.05億元技術轉讓費為代價,向其購買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也開始興建1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的生產線;其他諸如云南冶金集團也紛紛投入巨資,開始了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的研發生產。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