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亞一個3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里,不僅正在建設先進的鎳鐵冶煉生產線,還將建設填補當地空白的火電廠、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以及港口和機場、而有關海濱度假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和郵輪觀光的規劃,則有望通過二、三產業良性互動,實現當地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
這是一張有關印度尼西亞北馬魯古省韋達縣薩格雅鎮“印尼第一太平洋鎳業工業園”的發展藍圖,其繪制者和實施者是以上海泛太平洋集團有限公司為牽頭方的多家中國民營和國有企業,其核心項目鎳鐵冶煉工程已于去年9月動工。
“希望這座以鎳為支點的工業園成為中印尼合作的樣板工程以及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示范項目,為兩國人民帶來持久的福祉、”上海泛太平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趙愛民說。
在近日上海舉行的“印尼第一太平洋鎳業工業園”項目合作交流會上,來自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多家大型民營和國有企業決定以“眾籌”方式共同“走出去”――長遠投資20億美元,在印尼偏遠的北馬魯古省建成年產90萬噸的鎳鐵生產線、裝機120萬千瓦的火電廠、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的深水港口以及相關的高端裝備制造和旅游設施,在當地形成100億美元的年產值,將工業園所在的薩格雅鎮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明珠。
中國方面相關參與投資和建設的企業包括: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煤炭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天海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寶通集團等。
“去年9月,在當地政府和民眾支持下,我們已開工建設鎳鐵冶煉一期工程,預計今年9月投產,年產鎳鐵三萬噸、屆時將真正結束印尼長期以來只能出口鎳原礦的歷史,為當地帶來更高的附加效益、”趙愛民說。
據介紹,位于印尼北部群島間的北馬魯古省,擁有豐富的鎳礦資源,但基礎設施匱乏、產業單一、2012年,上海泛太平洋集團有限公司在當地取得三片鎳礦區的全資開采權,并逐步形成了以鎳礦開采加工撬動當地電力、物流、建材、旅游等產業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思路、目前,“印尼第一太平洋鎳業工業園”的建設雖然剛起步,但當地修路、建學校等公益事業以及社會就業已開始受益于中國企業。
上海福睿智庫專家顧問宋錦標認為,中國企業抱團建設“印尼第一太平洋鎳業工業園”,符合中國政府支持的以工業園(境外經貿合作區)形式“走出去”,實現集群式發展、園區化經營的相關政策;符合中外共建“一帶一路”的投資貿易合作發展方向,即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符合國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方向。
來自商務部的信息顯示,目前中國大約在境外合作建設了20家經貿合作區、“印尼第一太平洋鎳業工業園”實施前,上海市的境外經貿合作區還是空白。
據了解,“印尼第一太平洋鎳業工業園”近期已成為中國和印尼“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印尼政府已將其升級為國家級工業區、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政府也予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2014年,上海共核準或備案對外直接投資項目594個,投資總額122.9億美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長185%,顯示出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其中民營企業兩項指標占比分別達78%和54%,成為對外投資的主力軍、今年一季度,上海核準或備案對外直接投資項目205個,投資總額106.72億美元,投資規模比去年同期猛增2.8倍。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