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新常態下的“第二年”,改革從2014年的方案準備期邁入2015年的落地攻堅期。在業界看來,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新常態下的改革作出“不一樣”的部署。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有色金屬的生產和消費增長速度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面對新挑戰,轉換行業發展方式,依靠技術創新,拓展有色金屬的應用領域,激活市場需求,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尤其是增長質量的不斷提高,經濟結構的趨向合理,現代化建設取代傳統建設,中國有色金屬需求新亮點也在不斷顯現。
2014年金屬市場精彩紛呈,單個品種鎳的上漲帶動全部金屬活躍。2015年有色還會帶給投資者驚喜嗎?廣發證券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巨國賢對話金牌董秘,點睛2015年新常態下的有色金屬行業投資機會。
王牌VS.王牌
巨國賢,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總監、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材料學碩士,2011年新財富有色金屬第五名,2012年第二名,2013、2014年第一名。
張日輝,包鋼稀土董秘、董事、副總經理。2008、2010-2012、2014、2015年度新財富金牌董秘。
潘文皓 錫業股份董秘。2015年度新財富金牌董秘。
劉佶,章源鎢業董秘、董事、副總經理。2013、2014、2015年度新財富金牌董秘。
宋侃 ,正海磁材董秘、副總經理。2013-2015年度新財富金牌董秘。
巨國賢:新常態下,金屬企業如何做大做強?
張日輝:新常態下,金屬企業首先不能再走規模擴張、鋪攤子的老路,而應該將發展重點轉移至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提高產品性價比、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上來。由于下游需求和上游供給的不匹配,特別是稀土行業的供大于求矛盾更加突出,贏得下游和用戶,才是企業的生命線。這就要求我們,在降低成本、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價值方面積極開拓新空間,與下游和用戶結成一體,確保競爭能力不斷提升。當前,新材料產業作為國家重點鼓勵和發展的產業,金屬企業在這方面具備優勢,應該大有作為。
潘文皓:其次,金屬冶煉產能過剩不僅導致冶煉成本增加,還將助長供大于求局面;再次,有色金屬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環保壓力;最后,多數有色金屬企業缺乏創新驅動。我覺得有色金屬企業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適應新常態:一要通過加大勘探和并購力度,提升對礦產資源的掌控力;二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的驅動,加大對金屬深加工領域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力度,實施精、深加工戰略;三是借助金融資本助推產業發展,提升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
劉佶:金屬企業受整體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新常態下,經濟增速趨緩,區別于過去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快速發展模式,金屬企業不能只是單純依賴資源的生存模式,更需要通過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創新,讓產業升級,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使資源發揮最大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完善全產業鏈,提高自身在經濟趨緩形勢下的抗風險能力。做實基礎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利潤空間,把握新常態下的產業格局變化,及時合理的調整自身產品結構,加快產業轉型步伐。
宋侃 :新常態下,大部分企業都得面臨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的嚴峻形勢。對此,首先得立足主業,堅持自主創新和差異化的發展路線,持續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提效,在主業領域不斷增強專業化和精細化的競爭優勢,搶占行業的制高點。
其次還應全面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探索外延式發展的路,及時深入了解相關產業的動向,審慎選擇戰略性投資機會,延伸產業鏈條,從內涵和外延上全面優化公司的經營范圍和發展模式,適時選擇有利于公司發展的資產和技術進行并購,為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巨國賢:互聯網+對行業和公司產生了那些影響?未來怎么看?
張日輝:互聯網經濟作為近兩年經濟發展的熱點,不可避免對公司產生影響。互聯網+無處不在。具體到北方稀土,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這一平臺代表了公司運用互聯網思維的典型成果,稀土網上商城、網上競價、集合掛牌交易等交易方式,大幅提升了公司銷售效率。此外,公司辦公系統自動化優化了管理流程,在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未來,公司必將借力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打造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方式,在智能生產和制造、信息技術與流程融合方面積極進行學習和探索,促進企業運營與國內外經濟發展方式的結合,實現企業素質的不斷升級。
潘文皓:有色金屬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工業原料,而不是直接供應普通消費者,我覺得金屬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來采購、營銷等,但想取代傳統模式尚不具備條件,也無時間表。
劉佶:互聯網+目前正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取之中,未來也一定會滲透到有色行業。互聯網對企業的影響,更多是拉近了和市場及客戶的距離。企業和客戶的信息可以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進行交互,降低溝通成本;通過互聯網,可以有效降低銷售渠道成本;通過互聯網金融,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互聯網對行業和企業的影響還有很多領域有待我們認識及發掘利用,但我相信,互聯網對行業業態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未來互聯網+將是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能否快速適應這種新興模式的發展,將可能決定企業存活的重要因素。
宋侃:個人感覺,行業和公司目前還處在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早期,還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未來公司和行業都應積極融入到互聯網+的新業態中來,主動進行思維模式和經營模式的自我變革,加速整個行業的互聯網化,突破當前的發展瓶頸。
巨國賢:海內外新材料企業并購難點在哪里,如果形成有效突破?
張日輝:當前,國內諸多新材料行業產能過剩,企業間并購重組不可避免。那些具有核心技術、穩定客戶資源的企業將成為主角。難點主要是地方保護,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還需要進一步落實。若實現有效突破,離不開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推進和統一、開放、有序的大市場的構建。
潘文皓:我覺得并購的難點區分為海外和國內來看。就海外并購而言,受到西方國家對技術輸出的控制,加之文化差異導致后續整合成本高,同時國內企業缺乏國際化運作和管理的人才。就國內并購而言,首先是國內新材料企業能在行業領先的非常少,可選擇標的不多;其次是若要收購這類企業往往并購成功很高;再次是并購完成后整合難度也不容忽視。我覺得國內企業目前能做的就是苦練內功,加快對國際化、并購等方面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同時真正建立起現代化的企業制度。
劉佶:目前國內外的新材料企業并購難點集中在:信息不對稱,并購經驗不足,缺乏對行業周期的前瞻性分析和海外并購的經驗,自身缺乏明顯競爭優勢;企業管理和發展理念存在較大差異,傳統的“任性”式管理模式較為明顯。多學習、開始實踐,從實踐中摸索總結海內外并購的經驗教訓,敢于走出去才會有突破。
宋侃:“新材料”涵蓋范圍非常寬泛,品種繁多。不同品種之間的技術路徑、發展方向和應用前景會有非常大的差異。俗話講就是“隔行如隔山”。個人認為新材料企業并購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確定并購范圍以及如何篩選并購標的。首先要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并購應始終圍繞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來實施。其次就是要在擅長領域的深入理解上導入外延式的思考,尋找最有可能成功的外延發展方向。最后就是具體分析標的企業的基本面和并購意愿。
巨國賢:小金屬的產業格局、調控政策未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新技術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供需平衡?
張日輝:小金屬各產業的格局和調控政策可能不太相同。具體到稀土行業,一方面6大稀土集團的組建進程將加快推進,稀土大集團主導行業的格局將加快形成,國家將通過財政、產業等各項政策重點扶持6大稀土集團發展,稀土行業將形成規范的發展局面。此外,在國家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違法違規稀土生產和流通行為將得到有效遏制,稀土供大于求的矛盾將逐步緩解。在健康的行業格局下,6大集團將重點開展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研發中下游新產品、提高環保水平等工作,行業整體素質將不斷提升。
新技術在供給和需求兩端都會帶來影響。市場目前比較關注的是稀土下游替代,但從目前來看,尚未有顛覆性的技術影響稀土的需求,相關替代基本還是以補充性為主。
潘文皓:小金屬未來的產業格局、調控政策是向資源控制力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企業集中;新技術的運用可以導致某種金屬在部分領域額用量的減少甚至被一些合成材料所取代,但新技術的運用也可以是某種金屬產生新的消費領域。
劉佶:小金屬行業未來將逐步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抑制部分產能過剩領域的盲目擴張;提高產業集中度,改善質量效益低的局面,提高綜合利用率;對資源的整合以及開采力度將做更加嚴格的要求,適應節能減排的高效生產要求;新技術的應用,將加快產業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淘汰市場需求低的、生產消耗大的產品,對高精尖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市場供應有較大的影響,較大程度上改善過完單耗需求大、更換頻繁的局面。
宋侃:鑒于目前產能過剩的行業生態,未來產業格局和政策調控都會向著有技術、資金、效率優勢的企業集中,過剩產能會逐步出清,行業的集中度會逐漸提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很可能會加速上述行業集中的進程。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