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提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出現在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第一次。
“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
那么鈦企聯與“互聯網+”是怎么結合,并開啟一種新的模式?
鈦企聯成立的背景正是“互聯網+”模式的真實體現。
寶雞地區約有400多家涉鈦企業,主要以生產型和貿易型企業為主。生產型企業都有大量的庫存,據不完全統計,寶雞約有120家生產型企業,每家保守按照15噸庫存計算,目前最少庫存量約為1800余噸,造成企業大量材料資源和資金的浪費。“還完銀行利息我們今年的利潤,全都積壓在庫存產品中”,許多企業老板開玩笑說。
如果不能夠快速將庫存產品轉化為貨幣。不僅占用企業流動資金,而且制約了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寶雞地區鈦產業存在規模小,中小企業單打獨斗,在當前中國鈦行業需求不暢、產能過剩的局面下,鈦價格低位運行,企業效益下滑、庫存加大,中小企業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潭。
“由于大部分鈦企業規模較小,設施配備相對簡單,技術力量薄弱,市場信息面窄,導致市場銷售中大單不敢接,小單不想做,在面對國內國際大企業和大型倉儲商談判時無法凸顯鈦產業園區的整體優勢,導致鈦企業市場競爭無序、價格混亂、利潤微薄、產品雷同度高,缺乏創新的終端產品,這些不利因素一直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從互聯網+角度,鈦企聯是聯合了本地區的優勢資源,促進行業的大融合,大發展。”鑫諾公司總經理鄭永利言道。
“互聯網+”模式的鈦行業
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
與互聯網崛起相伴隨,寶雞鈦行業進入了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并存的時代。一方面,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客戶到處尋找高品質商品。究竟鈦行業該怎么辦?是工廠向貿易互聯網轉變,還是貿易互聯網向工廠轉變?是他們互相合作,還是互相“競爭”惡性循環?
“我們慢慢向工廠化轉化,但是也面臨著重復性投資的問題。”鈦企聯認為。而如何解決目前的難題,他們提出了以下觀點。
第一、希望建立真正產品資源聯合體,而不是各自為戰。集中采購降低成本,實現聯合體內企業良性閉合銷售。
第二、貿易型逐步向工廠化改變,配套半成型產品的加工設備,把產品做強做精,從細節征服客戶。逐步與上游廠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甚至可以參股經營,實現資源和裝備的合理搭配。
第三、缺乏真正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力量,一家甚至幾家力量也很難達到。希望能建立長期的規劃和配套資源,為企業服務出力,企業就可以針對性選擇客戶,而不是客戶在挑選我們。無論是貿易型轉化工廠型,還是工廠向貿易型深入,都不能立刻見效。
“我們公司在標準件行業發展13年,走到今天才剛剛進入正常軌道。公司銷售團隊業務能力才開始有所起色,讓專注做工廠的企業去做銷售,本身就捉襟見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鈦企聯現貨倉儲模式建立應該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而倉儲平臺的建立,使得眾多小企業的產品通過集約化的方式,統一通過以西部鈦企聯倉儲平臺為客商提供多品種的銷售平臺,鈦企聯建立了產品需求市場的信息、物流窗口,有效的整合資源、避免了多重物流環節,減少企業間無序的價格競爭,同時也為寶雞鈦企業發揮綜合產業優勢開辟出一條新路。”寶雞金海源標準件公司總經理許成說。
英耐特公司總經理詹文革說:“我們聯合成立鈦企聯倉儲平臺是要改變寶雞地區中小企業銷售分散、相互價格競爭的現狀,通過這個開放的倉儲平臺實現市場銷售雙向貫通,一方面打通國內外的銷售渠道,一方面實現市場訂單平臺內企業優選,減少銷售環節,做到真正把利潤留在企業。”
“互聯網+”與鈦企聯發展規劃的結合
“互聯網+”的第一個內涵是“互聯網思維+”,了解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基礎的開始。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長期發展中,很多互聯網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及數據,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就可以看作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企業總結出來的,更適合線上的商業模式,所以對傳統企業在線下經營不會太適合。
鈦企聯首先著手本地企業信息摸底建檔,建立生產企業產品、產能、人才、質量等級檔案資料,初步形成企業信息庫,方便海外銷售實時查詢企業情況。正是對照了“互聯網+”要求傳統企業先了解互聯網思維,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典型的互聯網思維有雷軍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也有其他的諸如生態思維、平臺思維、免費思維、跨界思維等互聯網思維。正是這些內涵豐富的互聯網思維,構成了種類繁多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就如餐飲企業的標準化流程,其特點是可以快速復制。
第二個含義是“互聯網渠道+”,在互聯網2.0時代到來以后,互聯網成為一個企業商業營銷及交易的新渠道。這個渠道跟線下的其他渠道一樣但效率更高,在線支付使得購買商品更加容易,在線選貨的種類更多,重要的是互聯網渠道讓商家的市場增加了十幾倍,徹底沖破了地域概念,不用區域代理機制也能賣貨到更遠的地方。
西部鈦企聯倉儲平臺的成立一方面是打通銷售渠道的瓶頸,一方面創立高端平臺,實現多行業融合。面對寶雞高新區400余家鈦企業,以6家企業為核心創辦的鈦企聯還處于新生階段,啟動儀式上,鈦企聯公司和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建立了戰略合作,以現貨倉儲為平臺融合了網上交易中心,線上線下有效互補合作,開辟了一條多行業的融合之路。交易中心執行總經理張才敏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這是一次網絡和實體產品的合作范例,同時也是一個新的嘗試。他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夠把寶雞鈦企業的產品打出品牌,以高端市場來營造寶雞鈦谷產業模式。
目前,鈦企聯已經建成以6家生產企業為核心的數十家會員單位為基礎,與專業電子商務強強聯手,初步形成了鈦材倉儲,現貨交易、電子商務、信息交流的服務板塊。
同時,成功與德國、美國、比利時、俄羅斯、荷蘭、韓國等地代理商確立銷售商意向,下一步將擴大和建立國際市場分銷機構,以整體形象和品牌主動與國際鈦倉儲商進行信息對接。因此,探討“互聯網+”必須研究“互聯網渠道+”這個屬性,渠道是互聯網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B2B還是B2C。
鈦企聯現貨倉儲對接互聯網
互聯網發展到3.0時代,進入互聯網+綜合服務的時代。除了特別大的市場,大型的互聯網商家已經看不上那些本源市場不夠大的行業,但是一個商家足夠多的行業是需要互聯網服務的,大型商家們干脆做出一個只服務于賣家與買家的平臺,而自身不從事這個行業,這就是我們當前看到的各大平臺。鈦企聯現貨倉儲本質都是平臺電商,融合社交、物流、營銷、金融等工具,為買家和賣家雙方提供最大化的服務,盈利模式上賺取的是服務費。
鈦企聯建立全面完善的鈦材和有色金屬制品現貨倉儲庫房及即時的庫房數據更新系統。面向全球定點倉儲銷售公司,保持庫房現貨數據全面無縫對接及數據及時更新。
鈦企聯現貨倉儲作為國內外銷售渠道的大后方,減輕國外倉儲商的資金壓力,物流周期,提高中國品質信任度,增加資金周轉率,達到資本效益最大化。減輕國內外貿銷售商的貨期,資金壓力和小單無人生產大單無法完成的尷尬局面。同時讓外貿與生產緊密合作,雙方可根據現貨訂單、預期訂單同步進行生產。
鈦企聯現貨倉儲打通了外部客戶群體,通過參加國內外展會會議形式,推廣鈦企聯在行業品牌形象,并將主動邀請國內外采購商現場參觀,舉辦論壇,促進平臺交易量。
鈦企聯現貨倉儲未來將會與金融機構對接,解決境外結算、商談、倉單質押融資,解決企業會員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現貨倉儲與專業電子商務聯手,形成網上交易與現貨服務的完美合作,融合社交、物流、營銷等工具,為買家和賣家雙方提供最大化的服務。
“鈦企聯“互聯網+”這個“+”可以看作是連接與融合,將會帶動整個鈦行業不斷持續發展。”鄭永利表示。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