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產化纖鈦白的經歷我國化纖鈦白研制工作始于1969年,上海鈦白粉廠、上海金山石化總廠腈綸分廠和蘭州化學纖維廠組成社會主義協作組,仿制了國產腈綸消光鈦白共263t,證明國產二氧化鈦能適應硫氰酸鈉一步法腈綸生產。其中純度、過濾性能、硫氫酸鈉中穩定性均比意大利A501二氧化鈦要好。八十年代初.南京油脂化工廠建成1000t/a化纖鈦白車間,生產AH21型化纖鈦白。九十年代國營404廠也少量生產,但技術經濟指標都不理想。
中國石化總公司委托化工部科學研究總院,由化工涂料工業研究院的鈦白研究室和鎮江鈦白粉總廠聯合承擔攻關任務,在1992年完成了實驗室工作。據介紹試驗品在乙二醇漿液中的分散和分散穩定性、粗粒子數、聚酯切片中的凝聚粒子、點、化纖可紡性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富士鈦TA-300水平,小試通過評審,未投入工業化生產。
我國化纖鈦白的生產起步較晚,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僅限于試驗研究,在工業生產上離世界一流產品還有很大的距離。
我國化纖鈦白前景分析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紡織品輸出國,同時也可以說是全球最主要的纖維消費國家。
目前人造化纖的生產量70%-80%供應國內消費使用,出口也在逐年增加。中國化纖在今后5至10年期間,產量將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長,2007年我國化纖累計產量高達2388.89萬T,較2006年增長18.04%。目前,我國化纖的產能已超過4500萬T。預測至2020年全球的各種化纖需求量將推升到9500萬T。隨著化纖產量的增長,化纖鈦白的需求量將以同樣的速度快速增長。因此化纖鈦白擁有廣闊的前景。化纖鈦白的增加量0.3%~0.4的比例呈現相似的增加趨勢。
我國化纖鈦白經歷了四十年的研究開發及工業生產,但仍然在質量方面與世界一流產品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加快我國化纖鈦白的研究步伐,使之盡快趕超一流產品,減少依賴進口而造成的資金流失,這也是給國內鈦白科技人員提出一個嚴峻的考驗。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