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吳景暉,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第十一批“千人計劃”創業人才。
科研成果對低氧超高純鈦提純技術所用到的新一代熔鹽電解法工藝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從設備材料、制造、安裝到原材料的供給完全實現國產化。去年6月底,其自主設計的年產250噸超高純鈦項目正式投產,產出的我國第一爐超高純鈦不僅填補國內空白,也打破了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和封鎖。
2014年,中國第一爐超高純鈦在余姚臨山鎮產出,打破美、日兩國在該領域的壟斷。這背后,不能不提到一個人——吳景暉。
曾經,這個“75后”身上最大的標簽是“海外游子”。2012年回國創業之前,他已在美國學習、工作了12年多,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世界100強企業技術總工程師……在美國公司工作期間,曾有一件小事讓這位工程師一直難以忘懷:2005年,公司曾收到一張來自寧波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關于超高純鈦的詢價單,不到一天時間就被公司領導層決定拒絕,理由是“不能給中國提供原材料,讓他們有機會自主發展半導體濺射靶材產業”。
“當時我心里非常難受。”吳景暉回憶說,只有身居海外才能真切體會到“祖國”兩字的含義。而2007年,出國留學8年后的首次回國探親,讓他看到了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勃勃生機,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我應該回國做一些事情,把這些年來學到、看到的東西轉化為一種社會價值。”2012年2月,吳景暉辭職回國創業。
2014年6月30日是他創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天,總投資達兩億元的“年產250噸超高純鈦項目”在創潤公司廠房里正式投產,國內首爐超高純鈦隨之下線。整個6月,吳景暉都與研發團隊日夜堅守在現場,困了就在機器邊上打個盹,最多去廠房的小倉庫里睡一會兒,正是這樣全身心的投入,最終確保了產品當天順利下線。
這個“第一爐”的意義不同凡響:利用國內的海綿鈦原料,通過熔鹽電解法工藝,制備出99.999%低氧高純度鈦,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而且大大提高了高精工業終端產品的品質。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