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連續十年增速超30%,年底產值有望過百億。
多年來,西北院專注于稀有金屬新材料領域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綜合總收入連續3年位于全國有色行業院所首位,多項指標進入國家242家首批轉制院所前10位。在今年成立50周年之際,隨著省委、省政府以西北院為依托組建的“陜西稀有金屬科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西北院將進一步引領我國新材料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在超導材料領域,西北院率先攻克了高均勻鈮鈦合金熔煉和高臨界電流密度線材制備技術難關,建成世界唯一具備低溫超導錠、棒、線材生產能力的生產線,成為我國唯一同時開展低溫和高溫兩類超導材料研發并實現產業化的單位。西北院也成為中國唯一代表,參與國際熱核聚變項目并提供關鍵超導線材。
在鈦及鈦合金材料領域,西北院承擔了國內60%以上鈦領域的科研項目,相關產品占據了航空航天領域新型戰機和大型飛機用高端鈦合金市場90%以上份額,推動我國鈦及鈦合金加工能力國際占有率由原來的3%提高至20%,在國際市場與美、日、俄四分秋色。
在粉末冶金多孔材料領域,研發的金屬纖維及多孔材料打破發達國家壟斷,西北院也成為國家粉末冶金多孔材料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和世界第二大金屬纖維及制品生產企業,相繼研制出30多種新型多孔材料和粉末冶金3D打印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節能環保、生物醫療等領域,在國際多孔材料產品市場居于先進地位。
在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同時,這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技術,為研究院的產業發展積淀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成果。截至目前,西北院共孵化出包括兩個上市公司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公司28個。這28家公司分別專注于稀有金屬材料領域不同方向,幾乎個個是其細分市場的“領頭羊”,領跑行業發展。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