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ont-size: 14px;"> 熱軋高強鋼中添加微合金元素(Nb、Ti)的目的是在鋼中形成細小的碳化物和氮化物或碳氮化合物,以析出強化為主,輔以相變強化和細晶強化。鈦是高強鋼主要的析出強化元素,利用高溫時未固溶顆粒對奧氏體晶粒的釘扎作用阻礙晶粒的長大和低溫時細小顆粒的析出強化組織,來提高力學性能。大生產中,鈦含量的不同,會對加熱過程中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熱軋及其后的冷卻過程中的析出特性,鋼板的最終力學性能等產生影響,有必要通過試驗來定量研究。
北京科技大學的學者采用金相法、相分析、X射線衍射技術,定量研究了不同鈦含量的微合金高強鋼加熱溫度及保溫時間對奧氏體晶粒長大尺寸的影響,以及其析出特性對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發現,當加熱溫度達1000~1150℃時,在保溫時間相同時,B鋼奧氏體晶粒尺寸小;但當溫度升高到1150℃以上時,B鋼奧氏體晶粒尺寸快速增大,粗大的含鈦顆粒對奧氏體晶粒長大幾乎無阻礙作用。隨鋼中鈦含量增加,A、B鋼中的MC析出相的量分別占M3C相析出總量的7.5%、159.0%(質量分數,下同)。MC與M3C的質量比增大,則其對應鋼的強度值也增大。A、B鋼中10nm以下的析出相質量分數分別為2.2%、21.7%。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