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一般通過添加合金化元素來改善力學性能,合金元素根據它們對相變溫度的影響可分為三類:
①穩(wěn)定α相、提高相轉變溫度的元素為α穩(wěn)定元素,有鋁、碳等。
③對相變溫度影響不大的元素為中性元素,有鋯、錫等。這些合金化元素對鈦起到的都是固溶強化的作用,科研人員認為可以探索采用沉淀硬化技術來改善鈦合金的強度,選擇的合金化元素是銅(Cu)。
試驗用合金為Ti-6Al-1.5V-2.5Cu(TAVC),并與常用鈦合金Ti-6Al-4V(TAV)作比較。合金通過二次真空自耗熔煉,差熱分析研究表明兩個合金的β相轉變溫度范圍在970~1005℃。因此在1100℃進行鍛造加工,以破壞澆注過程中形成的枝晶組織。然后在915℃軋制成12mm板材。熱處理制度為1010℃/2h/WC+500℃/4(18、40、65)h/AC。研究結果如下:
通過真空自耗熔煉試制生產出一種新的含Cu鈦合金Ti-6Al-1.5V-2.5Cu,并成功軋制成板材,該合金為Ti-6Al-4V的改進型合金;
由于添加了Cu,使鑄態(tài)組織得到細化;
在相同熱處理條件下,TAVC的屈服強度達到1059MPa,比TAV高出70MPa,但塑性有所下降;
時效后,通過TEM檢測,TAVC顯微組織中存在亞穩(wěn)態(tài)的Ti-Cu沉淀物;
TAVC和TAV兩合金在時效前后的加工硬化特性相類似。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