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泵體鑄造工藝
國內由于真空凝殼爐的熔化量有限,結鑄造帶來了困難,為了節省液體金屬鈦,采用了頂注工藝。
①模型工藝設計:鑄型為機加工石墨型,由12塊組成。鑄型結構設計比較合理,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②澆注熔化工藝:鑄型雖說經過了真空脫氣,但由于鑄型和芯子較大,澆往后仍會放出氣體,若不能及時將氣體從型腔內排出,就會使鑄件出現氣孔缺陷。為了解決此問題,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采取了特殊的工藝措施,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③在泵體蝸殼內設計了液流分割筋,目的平衡徑向力,對大流量高揚程泵尤其必要。但是由于它的存在,結型芯的設計和制造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使將來的脫氣和澆注過程不發生斷裂,應采取加固措施,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設計了理想的工藝方法,鑄造出理想的鈦鑄件。
2、泵體的機械加工
能順利的改變形狀、尺寸和表面狀態的性質,謂之材料的可加工性。鈦及鈦臺金加工性能較差,影響可加工性的主要原因是:強度極限高、低塑性、導熱系數低、彈性模量小、化學活性高等。
攻絲時推薦采用三支組絲錐,頭攻切削負荷分配不應大于60%。在滿足絲錐強度和剛度的情況下,盡力放大容屑槽。采用斷續絲錐和把絲錐頂端磨成尖端角α=110度形式,對鈦攻絲較為理想,斷續絲錐每隔一個牙去掉一螺牙。
螺紋部分越長,攻絲越困難,所以建議在設計螺紋時,其螺紋長度應小于其直徑的1.5倍。同時在攻絲時采用低的速度和有效的切削液,可提高切削效果。
攻絲時如果絲錐斷裂,可采用硝酸消除,因為硝酸能溶解鋼而不腐蝕鈦。鈦泵在攻絲時,機加工工作者,雖說研究了很多方法,但當遇到工業純鈦的雜質含量超國家標準較大時,攻絲將會更困難。因此,不希望采用這種鈦制作泵體。雖說它不影響耐腐性能,但由于加工困難而不受歡迎。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