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苗治民、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李社潮、四川天齊鋰業首席執行官吳薇、通威集團總裁禚玉嬌等分別致辭或作專題報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家生、王琴華分別主持上午的兩節會議。本次論壇由四川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通威集團、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陳全訓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國家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大發展。有色金屬是新能源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硅、鈷、鋰、銦、鍺、鎵、硒、碲、鋯、鉿等,都是支撐新能源發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
陳全訓介紹說,在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拉動下,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材料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時,新能源材料的生產技術也在不斷提升,技術指標明顯改善,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目前太陽能級多晶硅骨干企業的綜合電耗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成本已經具有國際競爭力;自主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用三元前驅體和三元材料生產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核能級鋯鉿生產技術取得新突破,基本滿足了國內核電發展的需要。
陳全訓指出,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仍然面臨著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產品質量不穩定、應用開發相對落后等結構性問題,尤其是技術短板突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發展新能源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列為重點領域,工信部也把開發新能源材料作為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這些都為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他希望廣大企業能夠抓住機遇,在變革中謀轉型、求發展,爭取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占據制高點,為實現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的目標做出新貢獻。
在報告環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作《新能源產業“十三五”規劃思路》專題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作《新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專題報告,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作宏觀經濟形勢報告。來自全國各地企業代表、媒體共計300余人參加本屆論壇。
5月5日下午,多晶硅產業發展論壇、鈷產業發展論壇、鋰產業發展論壇、銦鉍鍺鎵硒碲產業發展論壇同期在各個分會場舉行。與會代表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競爭態勢、市場供需現狀及趨勢、資源保障、技術創新、回收利用、全球化路徑等話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討,為我國新能源及新能源材料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5月6日,與會代表赴四川天齊鋰業、四川永祥多晶硅、四川鑫炬礦業資源等生產現場進行參觀考察。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