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寶鈦股份舉行了2013年度股東大會。董事長鄒武裝在會上表示,鈦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寶鈦將積極開拓印度和東南亞市場,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
他指出,以原料海綿鈦為例,2013年國內產能達到15萬噸,產量達到8.1萬噸。伴隨產能過剩,海綿鈦價格在2013年年底跌至近10年低谷,在4.4萬元/噸左右波動,至今仍未改觀。國內鈦材產量方面,2012年為5.1萬噸,2013年受需求及成本壓力,產量下滑至4.4萬噸,而國內鈦材產能估計已接近10萬噸(含各種加工材)。
據悉,2013年,寶鈦股份實現臺產品銷售量1.67萬噸,其中鈦材8112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3.73億元,經營數據較上年有所改善。
鄒武裝分析了寶鈦股份的三大市場特點:一是航天航空領域鈦產品發展較好,2013年同比增長25%。由于一些企業進入該領域,雖然產量不大,但對價格形成較大壓力,市場呈現完全競爭格局,寶鈦股份依托技術、認證、品牌和裝備等核心優勢,仍具有較強競爭力;二是出口市場出現量價齊縮,銷量同比下降40%,價格有所下降,主要是客戶波音、空客的需求量萎縮較多。為此,公司積極開拓印度、東南亞市場,在出口總量下降的基礎上,拓寬新客戶,為2014年出口市場發展打下基礎;三是民品市場增量不增利,雖然實現了一定增長,但缺乏盈利能力。總體而言,寶鈦股份以航鈦增長彌補出口下滑形成的市場缺口。他表示,在“十二五”期間,寶鈦集團將完善從鈦礦、海綿鈦到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的產業鏈,在應用技術上縮小與俄羅斯、美國兩個鈦業強國的差距。同時,寶鈦集團計劃,到2015年形成4萬噸鑄錠生產能力、3萬噸鈦及鈦合金加工材及一定量的鋯、鎳、鋼等金屬產品生產能力,國際市場占有率將由現在的10%提高至20%,使寶鈦股份躋身世界鈦加工業前三強。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