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2012年的350噸、1000噸,到2015年的3500噸,天工股份的發展猶如一場跨欄賽,5年內鈦業成品銷售量增長近10倍。正是憑著顯著的銷售盈利能力成功入圍首批新三板創新層,成為鈦行業首批唯一入圍民營企業。如今的天工股份,積極進入軍工、醫療器械等行業,以軍工級品質標準實現鈦產品由工業用品向民用、醫用、軍用的“多重”轉型,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生產鈦合金的國際標桿典范。
不久前,天工股份與復星集團旗下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認購協議,南鋼股份作為戰略投資者出資9300萬元認購7500萬股。而這段“好姻緣”的重要促因之一,正是天工股份自身強大的裝備優勢,極大滿足雙方資源互補的需求。
“我們擅長鑄圓形,而南鋼擅長鑄扁平鋼,大家各有優勢。”公司技術總工楊昭介紹,通過緊密合作、無縫對接,不僅能提高企業加工能力,更為雙方帶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天工股份的裝備究竟強在何處?車間里的一臺臺熔煉、鍛壓設備告訴了記者答案。
目前,該公司采用國內成熟、先進、可靠的節能環保技術實施生產,1.5噸、3噸、10噸真空自耗熔,3500噸、6300噸電極壓機;冷軋管機組;真空焊箱等一應俱全。同時,依托集團優勢,充分利用集團現有設備服務公司生產,并擁有一整套科研、生產、檢測、銷售、服務體系,擁有輕質復合鈦管、鈦板、高強度復合鈦板、波紋芯復合鈦板等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35項。
強大的裝備優勢,讓2010年才動工建設的企業迅速占領市場,持續注能發展。目前,企業年產能可達萬噸,產量穩居行業民企第一。
4月20日,“2016鈦年會”在北京召開,天工股份作為中國首家鋼鈦結合的民營企業應邀與寶鈦、西部材料、遵義鈦業等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鈦企業出席了此次會議,并與中國兵工物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天工股份進軍兵工產業的標志。
走進天工股份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產品類型豐富,涵蓋鈦棒、鈦管、盤園、絲材等純鈦和合金鈦產品。它們正大量成批提供給國內外各大名企,其質優價廉、軍工級品質廣受青睞。其批量化生產直徑6-8mm、圈重150-180公斤的純鈦或鈦合金盤元技術為國內唯一;強強聯手下,目前板型材生產技術,可以制成寬度2m,長度10-12m的鈦板……如此工藝下,產品不僅能夠實現規模效應,自身品質的可控性也得到大大增強。
近年來,整體市場大氣候不佳,天工股份同樣面對挑戰。公司總經理蔣榮軍向記者坦言,如何開拓新市場一直是他在努力思考的核心問題,“今年目標是5000噸,下半年以來形勢向好,比上半年增加40%-50%。”
鈦,重量輕、強度高、抗腐蝕能力強,被美譽為“太空金屬”。天工股份的鈦產品,可以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醫療器械、IT、軍工等行業以及軍用、民用等不同領域和其他相關行業,涵蓋高爾夫球桿、眼鏡框民用品,以及人體支架等醫用材料。隨著與南京鋼鐵、西部材料、寶雞鈦業等名企深度合作,天工股份正一步一步邁向高端市場,它已被列入“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