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展板,完成;廠房圍墻,正在施工;土地平整,大部分完成……”近日,在新安縣產業集聚區新鈦產業園,項目負責人、新安縣產業集聚區黨政辦公室主任王晨華一一檢查項目進展。
作為我市“中原鈦谷”建設的一部分,新鈦產業園是依托目前亞洲最大的海綿鈦生產基地——洛陽雙瑞萬基鈦業有限公司規劃建設的現代化專業工業園區。可以預見,從基礎的鈦合金板材、棒材,到終端的鈦合金眼鏡框、高爾夫球頭……隨著產業園的開工建設,越來越多的鈦精深加工企業有望落戶這里。
說起項目建設的意義,王晨華說起了讓他感到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讓蘋果手機更輕、更薄的重要零件之一鈦螺絲,八成海綿鈦原料來自雙瑞萬基公司;但是讓我市不少鈦產業從業者尷尬的是,這些鈦螺絲幾乎全部來自外地。
“下游產業鏈的缺失,不僅是鈦產業附加值的流失,也給終端企業徒增了經營成本。新鈦產業園的建設,正是為了補齊這一短板,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把鈦產業的更多附加值穩穩地留在洛陽。”王晨華說。
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新鈦產業園大部分土地已經平整完成,招商展示中心鋼構已經豎起;馬路的另一面,雙瑞萬基公司二期建設正在加緊開展,運送海綿鈦的貨車不時出入。二期項目全部達產后,雙瑞萬基公司海綿鈦產能將達到每年3萬噸,穩列世界前三,掌握海綿鈦行業話語權。
“正因此,我們與招商對象談的時候,心里多了幾分底氣。”王晨華說,產業集聚區成立了10人項目招商組,順藤摸瓜,拜訪了雙瑞萬基公司90%的下游客戶。目前在談企業5家,已與2家達成進駐協議,投資2億元鈦棒絲材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根據建設計劃,明年年底前,新鈦產業園將完成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建設任務,再引進鈦加工企業3家以上。
預計到“十三五”末,規劃面積2000畝的新鈦產業園將初具規模,入園企業在15家以上,產品覆蓋航空航天、海洋裝備、醫療器械、高端民用等多個領域,鈦年深加工能力接近1萬噸,主營業務收入在100億元以上。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