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版圖,你會發現在她的幾何中心有一個響亮的地名——寶雞。走進寶雞,你會發現最具經濟活力的地方,是位于寶雞高新區的“寶雞·中國鈦谷”。這里已形成了以寶鈦集團為龍頭的鈦產業集群,成為我國最大的鈦及鈦合金研制基地。
今年年初,我市將“寶雞·中國鈦谷”建設作為調結構、穩增長和工業發展“四大主戰場”之一,致力于進一步推進中國鈦谷成長壯大,在鈦及鈦合金產業上實現新突破。
把握優勢做大做強
鈦,作為新金屬材料應用只有 50多年的歷史。然而,由于其特殊而優異的性能,現已成為我國工程技術及高科技領域中的關鍵材料及支撐性材料。鈦有望成為繼鐵、鋁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屬”,甚至有人將 21世紀稱為“鈦的世紀”。
寶雞是國家有色金屬研發基地,其鈦及鈦合金產業是最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目前 ,全市有 400多家鈦企業,其中200多家是做鈦材深加工的, 100多家做貿易和簡單加工。 2013年,寶雞的鈦生產、加工值達到了 320億元,鈦材產量約占國內生產總量的 85%,約占世界總產量的 22%。寶雞的鈦產業還與太多的中國第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中國第一顆氫彈的引爆,第一艘核潛艇的下水,第一顆軟著陸衛星順利返回,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神舟系列飛船及實施奔月工程等,都使用了寶鈦集團提供的關鍵性稀有金屬材料。
這 400多家鈦企業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鈦產業集群,它以寶鈦集團為龍頭,以力興鈦業、中色金屬、富士特鈦業等為骨干,涵蓋了鈦產業科研、生產、加工、貿易、流通等諸多環節,其中一些企業在鈦產業細分市場上已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如海寶鈦業公司鈦球型粉生產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寶雞富士特鈦業(集團)有限公司,已是國內最大的鈦粉生產企業,鈦粉年生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 72%。
作為中國鈦產業的搖籃,寶雞鈦產業發展的基礎好,生產服務體系完善,企業聚集度高,發展優勢明顯。然而,同國內其他許多產業一樣,鈦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大而不強的突出問題。由于缺乏市場監控和預警機制,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企業一哄而上、盲目上項目的現象。例如, 2005年至 2008年鈦產業高速發展時期,很多民營企業盲目上項目、購設備,我市各種熔煉爐達到上百臺,產能遠遠大于市場需求,造成我市鈦產業產能過剩,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同時,我市鈦產業結構尚不合理,中低端產品生產量大,高端產品生產量小,附加值偏低,一些企業“只賺吆喝不賺錢”。此外,放眼全國,許多地區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鈦產業,國內鈦產業發展形成了風起云涌之勢。特別是攀鋼集團提出打造“中國第一鈦”“世界前三強”;世界 500強企業——臺灣中鋼集團積極進軍鈦產業領域,攀枝花、遵義、長沙等地也正在大力發展鈦產業。
在激烈的競爭中,誰能凸顯優勢、抓早動快,誰就能占得先機。據此,2010年 10月,省科技廳與市政府舉行第二次科技創新工作會商會議,確定共同推進以寶雞鈦及鈦合金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為核心的“寶雞·中國鈦谷”建設。旨在通過項目實施,攻克一批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關,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自主發展能力,促進寶雞鈦及鈦合金產業集群發展,加速推進產業鏈完善,促進基地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把寶雞鈦及鈦合金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強勢推進“鈦谷”崛起
為加快基地建設,我市先后編制了《鈦及鈦合金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方案》及《鈦及鈦合金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并以公開命題征集的形式組織西安科技大學、寶雞文理學院等有關單位,分別開展了“寶雞·中國鈦谷產業集群技術支撐鏈建設研究”和“鈦及鈦合金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模式及路徑探究”兩個軟課題研究,為建設好寶雞鈦及鈦合金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圍繞產業基地建設,我市采取財政貼息等措施,鼓勵寶鈦、力興鈦業等龍頭企業依托優勢,同國內外大型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特別是與國際科研機構和跨國公司共同建立高新技術戰略聯盟,開拓全球市場;圍繞“鈦鑄錠—鈦加工材—鈦合金材—鈦復合材—鈦材深加工產品”縱向產業鏈以及“技術研發、技術轉移、專業孵化、鈦材交易、中介服務”等橫向服務鏈,不斷引進和再造新企業。同時還通過采取設立政府獎學金、專項科研基金、企業贈送股權等辦法大力引進學科帶頭人、突出貢獻專家、海歸人員,打造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創新型領軍人才,建立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聯盟,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2011年 4月,陜西省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聯盟在寶雞成立。該聯盟成為連接政府、企業和市場的橋梁和紐帶,協助政府引導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隨后,陜西省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聯盟年會又在寶雞高新區召開,寶鈦集團等 60余家聯盟會員企業共同發出倡議:增強知識產權創新能力,打造新型鈦產業集群。產業聯盟將在技術交流和人才培訓,產業孵化和發展基金等投融資咨詢服務,加強與國內外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組織、單位的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產業聯盟還將促進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高鈦及稀有金屬產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完整產業鏈的逐漸形成,創新環境的不斷完善,“寶雞·中國鈦谷”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我市打造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品牌產品。“鈦谷”效應還引來了眾多大項目:亞洲最大的鈦粉企業寶雞富士特鈦業有限公司落戶高新區;投資 2億元的臺灣華新麗華股份公司獨資的“特種鋼中厚板材生產項目”在高新區建成,成為國內最大的中厚板材生產基地;由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寶鈦集團投資 26億元的國家核級鋯材研發及檢測中心暨核級鋯材生產線項目落戶寶雞高新區,形成了包括核級海綿鋯、鋯合金熔煉、鋯材加工等在內的完整的核級鋯材產業體系,填補了我國核級鋯材生產空白。
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轉變
在今年召開的第十八屆西洽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寶雞高新區企業寶雞歐亞公司與澳大利亞一公司合作生產的鈦及鈦合金旋翼式飛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歐亞公司是一家鈦體育休閑用品制造企業,在轉型發展中,這家公司瞄上了旋翼式飛機,他們攻克技術難關,研發生產出了重量輕、強度大又耐高溫的鈦合金機架。目前,企業已經生產提交了20架這樣的飛機。
在寶雞高新區的寶雞拓普達鈦業有限公司,一條從國外引進、代表世界先進工藝的鈦及鈦合金棒管材精鍛生產線,目前基本完成安裝調試工作,即將投入生產。這條生產線運行后,可避免以前從鈦錠到棒坯再到棒材、管材的多次加工、多道工序,實現鈦材加工一次成型,加工時間和成本節約 60%以上。生產線還未投產,已接到多份訂單。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提升鈦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幾乎是目前中國鈦谷所有企業的共識。寶雞歐亞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當前,我國與美國、日本、俄羅斯在鈦加工技術上還約有 30年的差距,國內 40%的鈦材需求,我國企業無法生產滿足,得靠進口。
事實上,我國鈦產業目前有兩個突出現象,一方面是大飛機用鈦材還不能自給,高端鈦制品需從國外采購,另一方面是化工、冶金等民用中低端鈦材生產能力大幅過剩,我國鈦產業處于嚴重的結構性過剩狀態。
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中國鈦谷在鈦產業技術層面上準備花巨資組織力量提升創研能力,重點實現五大突破。一是爭取在鈦材料新品種創制方面有所突破,針對大飛機、航天、航海、海上石油鉆采等行業所需的新品種,加大研制力度。二是在超大規格棒絲、管材、超薄超細規格等極端制造工藝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低成本制造工藝方面有所突破,使鈦產品逐步替代不銹鋼等常見合金產品。四是在鈦合金材料應用方面有所突破,如在成套石化裝備、海上采鉆裝備、核能裝備以及日用產品的研制。五是在新材料應用于新能源、節能環保方面有所突破。
同時,中國鈦谷還將優化產業環境。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建設鈦材料專業交易市場,以便為企業提供快捷規范的信息、交易、物流以及先進工藝交流平臺。其包括覆蓋全球的鈦及其他稀有金屬現貨及期貨電子交易報價平臺,可覆蓋全球監控的現貨倉儲、物流中心,權威的質量檢驗中心,進出口代理、倉單質押、倉儲運輸、信息服務、銀行結算、產權交易等業務。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