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鈦合金加工的工藝人員對這種特殊的難切削材料再熟悉不過。這種材料在具有優秀的穩定性的同時,重量卻很輕。鈦合金在航空業的應用正在與日俱增。大量使用鈦合金和復合材料是未來大型民用客機、軍用戰斗機和宇宙飛船的發展趨勢。這一技術趨勢不僅體現在飛機結構件上,也體現在發動機部件中。
眾所周知,鈦合金由于本身硬度高和導熱性差的原因,切削時刀尖需要承受很高的溫度。而且,鈦合金零件的毛胚通常采用冷鍛工藝制造,硬度明顯增加,拉伸強度增加三倍,屈服強度則最高降低90%。這使得刀具在切削時更容易斷刃。
圖2? 專為用戶工藝設計的特殊刀具能夠大幅提高鈦合金加工的效率和精度現在人們可以根據零件的最終應用場合對材料性能進行優化。Ti-5553合金(Ti-5Al-5V-5Mo-3Cr)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其重量輕、拉伸強度高以及良好的耐腐蝕性,Ti-5553合金成為當今航空工業的理想材料。但是Ti-5553合金的出現使加工變得更加困難。Ti6Al4V 是一種經典的α-β航空鈦合金,具有平衡的晶體結構(α=六角形晶體結構,β=中央正方體晶體結構)。Ti-5553合金是一種更接近于β結構的鈦合金,具有更多的β成分。這種結構使Ti-5553合金的耐熱性更高,即使切削過程產生大量的熱,但Ti-5553合金的拉伸強度仍為900N/mm2。因此,這種材料更加難以切削,其β成分增加了粘刀的效果。
高效率、高精度地加工鈦合金對切削工藝和設備都是巨大挑戰。早在20世紀60年代,全世界斯達拉格的客戶就已經使用斯達拉格的設備和技術加工飛機上的鈦合金零件;數十年來,斯達拉格海科特的技術專家在鈦合金和類似難切削材料的加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憑借性能卓越的加工中心和涵蓋工藝、刀具、冷卻液等各方面的專有知識,斯達拉格??铺爻蔀殁伜辖鸺邦愃齐y切削材料加工中心的頂尖供貨商。
圖3 斯達拉格??铺丶庸ぶ行牟捎媒涍^有限元分析優化的焊接鋼結構工藝、刀具和冷卻液為了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必須選擇合適的銑削方案。“虛擬加工”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可以節省編程人員大量的時間,并最大程度減少在機床上的試切。
RCS 7編程軟件結合虛擬加工已經在透平葉片加工中顯示出巨大便利。虛擬加工在結構件的編程中同樣關鍵和實用。多數工件的重量只有毛胚原始重量的十分之一,高效率的粗加工策略和高質量的精加工策略同等重要。
對于棘手的加工,斯達拉格??铺厥褂酶邉傂缘膶S玫毒?,這些刀具能顯著提高透平葉片、整體葉盤和葉輪的加工效率。斯達拉格??铺嘏c世界上知名的刀具和冷卻液供應商合作,向客戶提供技術領先的解決方案。
圖4? STC 1000加工中心正在粗加工鈦金結構件。具有良好的減震性能的高剛性機床,對高效率高精度加工深槽非常重要強勁的加工中心斯達拉格??铺貙⑵涠嗄甑奈遢S聯動加工難切削材料的經驗匯聚到STC系列加工中心的設計中。這種現代化的加工中心在工藝穩定性、工件表面質量、精度、可靠性和用戶友好性方面都能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STC系列加工中心尤其適合難切削材料,如:Ti-5553合金的五軸聯動加工。
為了滿足鈦合金加工的要求,STC系列加工中心采用高剛性、封閉的焊接床身。這種結構的減震性能與鑄造床身相似,但其拉伸強度增加25%。具有自鎖功能的旋轉軸使用減震性好、抗扭強度高的蝸輪蝸桿驅動,抗干擾能力強,即使在重載條件下也能執行五軸聯動的粗加工。這保證高效率加工鈦合金時刀具具有更長的壽命。
STC系列強勁精密的擺動頭使您能夠在一次裝夾下對工件進行整體加工,減少不必要的工裝設備并縮短準備時間。結構緊湊的擺動頭到主軸端面的距離很短,從而減少A軸高精度運行時其它各軸的跟隨補償運動。
除此之外,擺動頭的結構使短刀具易于達到工件,并使切削力在旋轉軸和床身上的力矩較小。這正是高效率和高精度加工鈦合金零部件的前提條件。
圖5? 龐然大物:單主軸的BTP-5000的直線軸X/Y/Z的行程分別為5000 (6000)/2000/1200mm,重量超過200tSTC系列加工中心特別考慮機床的熱因素。通過對稱的床身設計、恒溫的冷卻液、智能控制的主軸以及持續冷卻的部件等措施,加工中心的熱膨脹系數降到最低。即使連續加工100小時后工件也能保持所需的精度。
BTP-5000專用于大型結構件加工
斯達拉格海科特專為飛機大型鈦合金構件設計出BTP-5000大型鈦合金加工中心,這也是對成功的STC系列加工中心的擴展。這種大型加工中心同樣具有高剛性、高精度的優點。BTP加工中心專用于鈦合金結構件或者類似難切削材料的整體加工,能夠高效率地以五軸聯動進行粗加工。
BTP-5000的結構保證加工中心具有極高動態和靜態剛性。BTP-5000的核心元件是高剛性、高精度的擺動頭。該擺動頭基于STC系列擺動頭開發,最大力矩 1000Nm,主軸最高轉速8000rpm,能滿足各種不同的應用需求。BTP-5000可配置各種自動化加工的選項,如工件和刀具測量、刀具識別編碼以及狀態監控系統等。自行開發的圖形化診斷系統SAM使該產品更加完美。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