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鈦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在國家百廢待興之時,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做出了發展鈦工業的決策。1965年,隨著三線建設的開始,鈦工業也來到寶雞。一大批國內頂尖的技術人才從東北、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工廠與科研院所來到寶雞,從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到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老一輩科技人員撐起了中國鈦工業的一片天空。幾十年來,從國內鈦標準到影響航空、航天新材料牌號,都印刻著寶雞“鈦城”人的奉獻。進入新世紀,寶雞鈦產業蓬勃發展,民營鈦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發展壯大。現寶雞民營企業總數已達450多家,年產值60億元,職工總數近萬人,已牢牢占據了寶雞鈦工業的半壁江山。但這近萬人的產業大軍中技術人員比例較低,擁有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技術人員的技術職稱都來源與寶鈦,這也造成企業技術以復制為主,創新能力差,缺少新產品、新領域的開拓能力。民營企業職工大多來源與當地農民,沒有經過系統化、專業化的理論與技術培訓。企業員工基本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只能知道個大概,被業界比喻為“讓學徒加工世界最昂貴的材料”,怎么可能達到高的品質,做出創新產品,人才已成為制約寶雞鈦企業發展的關鍵性瓶頸問題。由于鈦金屬生產加工的特殊性,傳統的技術學校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和滿足鈦產業對技術人才的需要,培養據有專業知識的“鈦二代”、“鈦三代”關系到寶雞鈦產業未來發展。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15年寶雞鈦產業研究院成立了培訓中心,舉辦了一系列專業技術培訓。研究院聘請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豐富生產、管理經驗的頂尖技術專家任教,針對企業家、銷售、管理、生產、技術人員及有志從事鈦產業發展的人員開展專項培訓。培訓的目標是提升企業生產、銷售、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搭建企業間合作平臺;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開拓廣闊市場奠定堅實基礎。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開展了鈦專業技術培訓班、實用外貿技術培訓班、鈦真空熔煉中級技術培訓班、機械制圖與AUTOCAD培訓班等,還上門為多家企業開展了定制培訓,直接提升了企業管理與技術水平,讓員工理論與實操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2016年寶雞鈦產業研究院還承擔了寶雞市第十二屆職工技能大賽任務,組織鈦企業職工比技術、比能力,在行業中樹立起學技術、比能力的熱潮。
今后寶雞鈦產業研究院還將不斷完善服務培訓體系建設,開設更多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使技術培訓工作常態化,將培訓學習系列化,為提升寶雞鈦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做出積極貢獻。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