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新材料產業領域,一種被譽為“太空金屬”“海洋金屬”“智慧金屬”的鈦,正在成為全國同行業關注的焦點。依靠自主創新,為青海鈦行業發展贏得先機。
由于青海聚能鈦業的蓬勃發展,2018年中國鈦行業年會暨創新發展論壇選擇在西寧召開。來自行業內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就開拓鈦材料應用領域、培育新興市場,如何提升鈦產業創新能力構建及促進產業快速集群化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鈦,由于極耐腐蝕、輕便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化工、醫療、體育等領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產業之一。參會者認為,青海自然資源富集、鈦礦儲量較大。依托資源優勢,青海新材料鈦逐步邁向全國的視野,青海聚能鈦等一批主業突出的優勢企業,讓青海融入全國,成為重要的鈦產業高地。
借助豐富鈦礦、鹽化工富余氯氣資源、大型裝備制造和較低電價優勢,2008年,青海鈦業開始進軍鈦行業,十年間,建成一家鈦及鈦合金熔鑄、加工領軍企業。如今,青海聚能鈦以EB爐設備總裝功率7950千瓦,年最大產能11600噸,單錠最大重量20噸的三項領先指標,位居全國EB爐熔鑄行業之首。
北京長城鈦金公司創始人 青海聚能鈦業公司顧問 王殿儒:“青海聚能鈦業引進(電子束冷床熔煉爐)這臺設備的時候 世界上沒人引進 中國第一家引進 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啟用 這個企業目前在國內做的工作已經消化吸收 達到了相當成熟的程度。”
當業內人士看到青海聚能鈦熔鑄裝備的時候,2號EB爐其中一個用于熔煉的電子槍組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這使得青海聚能鈦又成為國內自主生產EB爐電子槍配件的翹楚。
陜西興盛金屬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敏:“原材料過去要靠進口 現在在國內通過聚能鈦問題很好的解決了”
對于每一家“青海制造”來說,發展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創新。未來五年,青海聚能鈦業繼續向創新驅動要動力,培育和延伸鈦材料產業鏈條,使鈦及鈦合金產業成為青海千億元新材料產業基地的重要板塊。
青海聚能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世周:“運用目前我們所掌握的電子束融技術 要進行技術輸出,與寶雞還有全國的鈦行業,聯合成立全國最大的鈦和鈦合金基地。”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