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TC11鈦合金的材料特性和加工難點,從刀具選擇、切削參數(shù)、零件裝夾、熱處理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加工工藝路線,解決零件加工精度問題。
關鍵詞: 鈦合金殼體工藝;機輪;加工
中圖分類號:TG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2)1210164-02
鈦合金材料以比強度高、熱強度高、抗蝕好等優(yōu)良特性,目前被廣泛應用。我公司于2012年5月接到某飛機剎車機輪殼體加工任務,材料牌號為TC11。
由于此前接觸的鈦合金產(chǎn)品較少,對這種新型材料的加工特性不甚了解,缺乏加工經(jīng)驗,而且屬于重要件。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 鈦合金殼體加工工藝可行性分析
1.1 零件基本特征
1)零件為模鍛毛坯件,材料為TC11,供應狀態(tài)為粗車表皮后的毛料。
2)零件外形尺寸為φ376×157,中間部分有一密封環(huán)槽,槽兩側(cè)壁厚δ≤2(如上圖所示)。
3)零件關鍵部位精度要求H8,H9,9處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最高要求Ra1.6。
1.2 加工工藝可行性性分析
鈦合金材料TC11強度高,導熱系數(shù)小,加工時局部溫度上升很快,散熱和冷卻效果很差,且彈性模量低,加工過程中零件易產(chǎn)生彈性變形。為了達到加工精度,必須合理安排工藝路線,選擇合適的刀具和切削參數(shù),適當采取熱處理來消除加工應力。
1.3 確定加工工藝路線
根據(jù)對零件特性的分析,確定加工工藝流程如下:
鍛件(雙重退火)→粗車去余量→粗銑各槽及孔去余量→鉗工→去應力退火→半精車內(nèi)外型面→鉗工→去應力退火→精車內(nèi)外型面→鉗工→精銑各槽及孔→鉗工→精車右側(cè)錐面→鉗工→清洗→檢驗→入庫。
2 鈦合金殼體加工難點
1)由于鈦合金的導熱系數(shù)很小,阻礙了機加工過程中所產(chǎn)生熱量的迅速散失,聚集的熱量引起刀具的磨損且影響零件表面加工質(zhì)量。
2)由于鈦的化學活性高,容易和刀具化合產(chǎn)生焊接和粘剝,刀刃易發(fā)生破損。降低刀具使用壽命。
3)彈性模量低,彈性變形大,導致其在載荷作用下發(fā)生變形后產(chǎn)生極大的回彈、振動,進而加大刀具磨損,降低零件的精度。
綜上所述,鈦合金的這些材料特點使其加工比較困難,導致加工尺寸、精度比較難以控制、效率低、刀具消耗大。
4)殼體結構復雜造成的加工困難。
此殼體為薄壁零件,主體部分壁厚≤2,連接的多處筋上有減重用的深槽,內(nèi)部深處有一深長的型腔,零件剛性差,加工時易產(chǎn)生切削振動,造成零件變形。深槽處加工時易產(chǎn)生讓刀,應力集中等現(xiàn)象,影響零件加工精度。在零件精加工過程中,由于外型圓周上加工了12處寬20筋,在精車時,零件為斷續(xù)切削,加上材料的特性,給加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3 鈦合金加工的應對措施
針對鈦合金材料的特性,從刀具選擇、切削參數(shù)、零件裝夾、熱處理等方面綜合考慮,解決零件加工精度問題。
3.1 刀具選擇
3.1.1 刀具材料的選擇
切削熱的問題是加工鈦合金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從降低切削溫度和減少粘結兩方面出發(fā)加以解決,選用導熱性能好、抗彎強度高、紅硬性好的刀具材料。一般使用硬質(zhì)合金刀具,導熱性好、強度較高、與鈦合金化學親和力也較小。成形和復雜刀具可用高溫性能好的高速鋼,低速下斷續(xù)切削時可選用耐沖擊的超細晶粒硬質(zhì)合金。
銑刀一般選用高速鋼,如W12Cr4V4Mo、W2Mo9Cr4VCo8、W6Mo5Cr4V2Al、M10Mo4Cr4V3Al等,車刀一般采用硬質(zhì)合金如YG8、YG3、YG6X、YG6A、813、643和YD15等。許多資料中都提到含TiN和TiC的鈦基涂層刀片易與鈦合金產(chǎn)生劇烈的親和作用,加劇刀具的粘結磨損,不宜用來切削鈦合金,實際加工中發(fā)現(xiàn),切削速度較低、大量澆注切削液的情況下,使用TiAlN涂層刀片切削鈦合金,刀具磨損較少,切削效果較好。
3.1.2 刀具幾何參數(shù)
1)車刀:鈦合金已加工表面彈性恢復大、冷硬現(xiàn)象嚴重,車刀采用大后角可減小對后刀面造成的摩擦、粘結、撕裂等現(xiàn)象,以減小后刀面的磨損。各種切削鈦合金車刀的后角基本上都≥15°,一般取α=15°~18°。鈦合金切屑與前刀面的接觸長度短,前角較小時既可增加刀屑的接觸面積,使切削熱和切削力不至于過分集中在切削刃附近,既能改善散熱條件,又能加強切削刃,減小崩損的可能性。一般取γ=5°~10°。粗車時取γ0較小值,精車或加工薄壁零件時,前角取γ=10°,主偏角75°~90°,有利于降低徑向力,防止振動。刀尖采用圓弧過渡刃以提高強度,避免尖角燒損和崩刃。一般取0.5~1.5mm,精車時取較大值。加工中必須保持刀刃鋒利,一旦刀具出現(xiàn)磨損,應迅速更換鋒利的刀具,因為刀具出現(xiàn)少量的磨損后會迅速發(fā)生破壞。在加工外型圓周時,斷續(xù)切削過程中,轉(zhuǎn)速25/min,刀具采用YG8焊接刀,減小沖擊,保證圖紙中尺寸公差及粗糙度要求。
2)銑刀:鈦合金銑削之所以比車削困難,主要是因為銑削是斷續(xù)切削,切屑容易與刀刃發(fā)生粘結,并且當粘屑的刀齒再次切入工件時,粘屑被碰掉并帶走一小塊刀具材料,形成崩刃,大大地降低了刀具的耐用度。銑削鈦合金時一般采用順銑。由于鈦合金的彈性模量小,順銑造成讓刀現(xiàn)象,要求機床和刀具有較大的剛性。刀具的長徑比應盡可能小。銑削時刀具與切屑的接觸長度短,不易卷屑,要求刀具具有較好的刀齒強度及較大的容屑空間,否則切屑堵塞會造成刀具劇烈磨損。相對于通用標準銑刀,前角應減小,后角應加大。一般立銑刀的參數(shù)為前角6°~8°,后角6°~12°,螺旋角35°~40°,螺旋角前段為3°,刀尖圓弧半徑R為0.5~0.6mm。
3.2 切削用量
加工鈦合金時,刀具單位面積上受力較大,切削溫度較高,因此刀具磨損很快。為改善切削條件,加工時應大量使用切削液,可降低切削溫度,提高刀具壽命,減小零件變形。由于鈦粉、切削或碎片容易引發(fā)火災,切削液不僅可以迅速散熱,而且能夠防止火災。切削液可以使用水或堿性水溶液,水基可溶性油質(zhì)溶液和非水溶性油質(zhì)溶液,禁止使用含氯的切削液。
精車鈦合金零件時,切削用量為切削速度v=40~70m/min,走刀量f=0.1~0.2mm/r,切削深度a=0.3~1mm。
一般原則是:切削速度宜低,進給量適中,切削深度可較大。 當?shù)毒吆土慵佑|時不要停止進刀,因為停止進刀刀刃和鈦合金在高載荷下長時間摩擦,容易引起加工硬化,加速刀具的損壞,造成零件變形。
3.3 零件裝夾
針對零件壁厚較薄,剛性較差的特點,在加工中,多采用端面作為軸向定位支撐、蓋板壓緊的方式,避免零件在夾緊力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
此殼體壁厚較薄,隨著粗加工、半精加工不斷去除余量,其剛性漸漸降低,易產(chǎn)生加工振動,不利于保證加工精度。因此,在加工零件內(nèi)外型面時,通過夾具增加輔助支承的方式來增加零件剛性,消除振動。
3.4 熱處理去應力
薄壁零件在加工過程中,因加工應力極易變形,工藝方法采用安排粗車、半精車、精車之間穿插去應力退火的方式,去除加工中的殘余應力。退火需在真空爐中進行,既能退火,又能除氫。
4 結語
通過對該鈦合金殼體機械加工技術的研究和加工,掌握了TC11鈦合金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藝,加工手段及操作可行、方便,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提升了公司的信譽度和影響力。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