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鈦股份(600456.SH)昨晚公告稱,近日公司承擔的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4500米潛水器TC4載人球殼”和國內首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國產化冷凝器用鈦焊管項目正式開工。業內人士分析稱,作為國內鈦工業的龍頭企業,寶鈦股份上述兩項目有望拓展鈦制品的應用版圖,并認為這是持續低迷市場的破冰前兆。
寶鈦股份的一位高管也贊同上述說法。他向大智慧通訊社(微信:DZH_news)稱, 寶鈦的長遠戰略一直致力于拓展航空航天、海洋等應用領域,現在技術水平逐漸提升,上述兩項目無疑是調整產品結構的初步成效,“如果未來應用需求進一步打開,從長遠看對公司和行業發展則是巨大利好”。
在2014鈦行業年會上,中國鈦鋯鉿協會會長、寶鈦股份董事長鄒武裝曾表示,“當前,世界經濟繼續處于弱增長格局,全球鈦行業持續低迷,中國鈦行業也難以獨善其身,進入了 高產能、微利潤、低需求 的嚴冬期。“據中國鈦鋯鉿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鈦工業市場持續低迷。鈦制品價格已連續10個月處于低位運行,一級海綿鈦價格為4.7萬元/噸;3.0mm厚標準鈦板價格為12.5萬元/噸。
而業內人士將鈦業的復蘇和繁榮,多寄希望于拓展應用領域與延伸產業鏈。鄒武裝指出,隨著宇航工業、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生物制藥以及環保產業的發展,鈦材的消費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琴華也在會上表示,中國正在建設航空強國和海洋強國,鈦在航空、海洋、醫療等領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對上述公告的兩個項目,寶鈦股份稱極大的拓展了鈦制品的應用領域,并在公告中一再強調意義重大。4500米潛水器TC4載人球殼的開工建造,對拓展海洋應用領域用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將促進中國深海探測裝備研發制造,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提升了海洋資源利用水平;而另一鈦焊管項目,則實現了核電用鈦焊管原料國產化,該項目的開工生產使寶鈦股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完整鈦焊管產業鏈的企業,將有利于產品在核電站、海水淡化、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領域的應用拓展。
某券商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在成本因素支撐下,國內鈦產品價格已處于筑底過程,短期內將維持低位運行的態勢,繼續下滑的空間已不大。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