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走訪了鼎興鈦業、中山鈦會、和順鈦業、博友制鈦、奧雅麗固、霸獅鈦業、極致鈦業7家民品企業,這些企業作為中國鈦民用生活品發展的一道縮影,折射出目前鈦民品行業存在的問題。在與企業負責人交流及現場參觀過程中,能感受到這些企業在技術是“門”、品牌是“道”的路上探索。只有真正把握了鈦民用生活品的“門道”,鈦民品的發展之路才會擁有一片藍海。
技術是“門”
技術是“門”,這個道理鈦品企業似乎都懂,然而在前行的路上卻走得十分艱難,導致大家在認識上出現偏差,發展軌跡上也發生偏離。鈦品的技術一直隔著一道捅不破的窗戶紙,與不銹鋼用具相比,工藝上總是差一點。鈦品健康的特性逐漸得到人們認知,但鈦品從產品到商品這扇門要打開仍需獲得技術上的持續提升。
極致鈦業產品的工藝設計方面相對不錯,產品種類較多,市場銷路也正在拓寬,在中國臺灣頗有市場。極致鈦業總經理王軍說,在鈦品市場上缺少一個好產品,極致生產的“鵝蛋杯”銷路好,但技術上仍需完善,細節處理上始終不夠完美。他認為,目前的鈦品都不完美。
中山鈦會的鈦筷從有劃痕到無劃痕經歷了幾年時間的研發,七彩祥云、鑲金鈦筷雖已經推出,但離筷子文化的藝術性仍有距離;和順鈦業鈦電水壺一代至四代的更新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代銷,總經理吳志宏說產品仍需要持續改進。他說鈦品需要技術的不斷攻關才能成為一件好的商品;博友制鈦、霸獅鈦業也是同樣的共識,鈦的屬性決定了鈦品的工藝技術與不銹鋼生產不一樣。在鈦品企業,產品仔細看,會發現產品外觀上缺少不銹鋼的美觀,工藝上缺少不銹鋼的精致,細節處理上總是存在各種問題。業內人士也不得不承認,若不是鈦的健康特性,鈦品很難在市場上立足。所以鈦品技術這扇門一定要打開,鈦品才能打開健康的大門。
在珠江三角洲鈦品企業走訪期間,記者發現,2019年成立的臺商鼎興鈦業生產的鈦品雖成本較高,但在表面處理與精細加工方面做得較好,這或許會成為鈦民用品發展的后起之秀。另外,奧雅麗固公司也成為本次走訪中的亮點,這家企業在建筑用鈦方面已經成為國內的鈦先鋒,其獨有的一項鈦建筑專利技術在世界上也處于領先。鼎興鈦業、奧雅麗固本報后續將陸續專訪報道。
品牌是“道”
鈦品的發展技術是道檻,這道檻不跨越過去,產品品質及藝術性很難提升,同時又成為鈦品走向品牌的障礙,品牌的“道”很難打通。對于鈦民用生活品走高端還是走低端?企業間認識各異。但有一點認識卻相同,鈦品價格一片混亂,有的企業用低價沖擊市場,“破壞”了線上、線下銷售體系,也影響了品牌的創建,傷害了極其珍貴的鈦資源。
既然鈦品具有親生物的健康特性,生產技術難度較大,為什么有的鈦品價格那么低?在市場中,有些好的不銹鋼鍋賣到兩三千元,而鈦鍋千元左右甚至更低?消費者在質疑,鈦品企業也在憂慮!這次走訪中,多數鈦品企業認為,鈦的健康品質、技術難度、生產成本決定了鈦的價格,低價低端不是良策。
鈦品缺少一個好產品,缺少深耕做好鈦品的人。記者采訪中,發現一種誤區也代表一個面,一些涉鈦者只是覺得鈦是一個好東西便匆忙入鈦行業,其實,投資人本身對鈦并不了解,這是鈦民用生活品發展的一個短板。不懂鈦、不懂鈦生產,面臨的技術與不銹鋼差異太大,何以研發生產鈦品?何以鑄就品牌?鈦品的完美不是靠“短平快”走出來的,不是靠低價、低端沖擊出來的,任何一個品牌都是由品質決定的。
看似此次只是走訪珠江三角洲鈦品企業,但記者獲得的信息卻是國內鈦品企業的快速發展與存在的問題。有的鈦品企業走的是貼牌路線,產品來自各個渠道,產品品質差異太大。有的企業欲走短平快路線,多采取模仿生產。有的鈦品企業注冊一個國外品牌,產品仍然是中國制造,宣傳時卻說是國際產品!品牌是“道”,如何打造卻值得每個人深思。
無論是貼牌,還是注冊國外品牌,想走快線,創品牌可以理解,但做不好自己,消費者只會不買賬。記者走進珠江三角洲地區,聚焦鈦聲音,看到該區域的鈦品企業,亦或是被稱為“五金”之鄉的浙江永康地區鈦品企業都在努力創品牌,這對鈦民用生活品發展向步入快車道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截至發稿時,記者獲悉,國內著名杯具生產企業希諾公司攜鈦民用生活品將在上海日用品展覽會上亮相,此次希諾跨界鈦民品行業合作發展,或將促使鈦民用生活品市場快速洗牌,在優勝劣汰中逐步凸顯中國高端鈦品。因為,唯有高端才能引領行業深耕發展。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