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 RMIT 大學發現在 3D 打印過程中使用超聲波,可促進金屬合金晶粒更緊密,這一進步可以使打印的零件強度更高,一致性更好。3D 打印合金的微觀結構通常是由細長的大晶體組成。這些晶粒會造成 3D 打印的合金機械性能較低,并會增加打印過程中開裂的趨勢,從而使得 3D 打印部件實際工程應用受限。

墨爾本的 RMIT 大學在打印過程中使用超聲波處理,處理的合金的微觀結構看起來明顯不同:合金晶體非常細小且完全等軸,這意味著它們在整個印刷金屬零件上的各個方向均等地形成。
RMIT 大學表示,測試表明,與常規增材制造的零件相比,這些零件的拉伸強度和屈服應力提高了 12%。該團隊展示了他們的使用超聲波方法,該方法使用了通常用于飛機部件和生物機械植入物的鈦合金 Ti-6Al-4V 材料,以及用于海洋和石油工業的鎳基高溫合金 Inconel 625 材料。
通過在打印過程中打開和關閉超聲波發生器,該團隊還展示了如何用不同的微觀結構和成分來制作 3D 打印對象的特定部分,并認為這對功能分級很有用。
研究人員表示,該方法不僅適用于鈦合金和鎳基高溫合金,還適用于其他商業金屬,如不銹鋼、鋁合金和鈷合金。預計這項技術可以擴大規模,以實現大多數與工業相關的金屬合金的 3D 打印,以用于更高性能的結構零件或結構漸變合金。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