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用于鈦合金棒鑄造的工藝,其鑄型是采用高純度人造石墨經通常的機械加工方法而制成的。這種鑄型在澆鑄之前需要進行真空加熱處理,以去除所吸附的水分和其他氣體,一般真空度保持在133一13.3Pa,加熱溫度大于800℃以上。出于石墨的熱導牢較大,為防止澆不足、冷隔和流痕等鑄造缺陷,以及保證薄壁鑄件的充填成形,還需對鑄型進行預熱處理,預熱溫度一般控制在300一500℃。
這種工藝鑄造鈦合金棒的優點是鑄型的強度向,與鈦液的反應較弱,鑄件的表而質量較好,鑄件的尺寸精度較高,鑄型可以反復使用50一60次;該方法的缺點是石思型的處理工藝餃煩瑣,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鑄件表面產生氣孔、流痕和皺皮等缺陷,對于結構復雜、薄壁的鑄件,—方面鑄型的制備比較困難、成本較高,另外一方面會造成鈦液充型的困難。因此該工藝勺金屬型相似,特別適用于制造形狀較為簡單的鑄件,如環形、翼形和簡單葉片類鑄件。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