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疫情持續不斷,依然沒有好轉,這讓寶雞鈦行業不少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長期以來在傳統制造領域大魚吃小魚,競爭激烈殘酷,產業在不斷的整合。5月以來外貿訂單又幾乎斷絕,讓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讓小企業在夾縫中生存,帶著這些問題新企聯工作人員走訪了鈦谷東區部分小企業,看看他們是如何應對危機,在困難中求發展。

寶雞艾德森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在鈦谷東區與園內其它企業相比從占地面積上就屬于相對較小的企業,工廠面積只有10畝,臨近紅河谷快速干道,公司路邊上的輕鋼玻璃樓成為其標志性建筑,在路邊十分醒目。公司由父子倆共同經營數十載,原廠鴻聚鈦業是寶雞地區從事鈦棒絲材加工資格較老的企業。2014年做為鈦谷東區首批入園企業,艾德森依然從事老本行鈦絲材的生產。在鈦谷東區首批21家入園企業中,從事棒絲材生產的企業就有8家,產量占寶雞地區鈦絲總產量的60%以上,被形象的譽為中國“鈦谷絲路”。

鈦絲材這個行業是人力密集性產業,傳統拉絲設備工序多,人員多,時間長,效率低。隨著設備和技術的革新,輥模、連拉等先進的工藝技術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一些大的企業設備更新后,產能、效率、質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這讓小企業倍感壓力。與大企業相比,小企業無資金實力,無裝備優勢,無客戶資源,硬拼下去只能被大魚吃掉。在這種局面下,艾德森公司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做大企業做不了的,及時對產品進行轉型升級。在不斷完善鈦絲材生產的同時,他們開發了鈦異型材產品。他們瞄準國內外眼鏡市場,專門生產鈦眼鏡鉸鏈這一小小的異型件,用小產品開發出大市場。去年他們又投資鈦銅復合材項目,生產化工工業用鈦銅復合板。多元化生產讓艾德森公司比其它公司更具有抗風險能力,因今年的疫情雖然使得市場低迷,公司棒絲材訂單下滑,但鈦異型材生產十分穩定,鈦銅復合材訂單還不斷提升,這讓公司生產經營均保持相對穩定,各項經濟指標還好于往年。

談到企業應對危機的辦法,公司肖總介紹說:小企業就要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要不斷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不能吃老本,在一棵樹上吊死。船小好調頭,轉型促發展,是民營企業戰勝困難的法寶。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