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最早于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開始對鈦合金材料在油氣開發領域應用適用性進行研究。美國 RMI Titanium Company 從 20 世紀 90 年代起就系統研究了可用于油氣開發領域的鈦合金種類及性能,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了不同鈦合金材料在高溫、高壓、高腐蝕環境中使用的可行性及性能局限,氫脆的防治辦法以及貴金屬鉑族元素的加入對鈦合金耐腐蝕性能的提升,并成功地研制了熱旋轉-壓力穿孔管材軋制工藝開發出鋼級超過1000 MPa 的鈦合金油套管、連續管、海洋鉆井隔水管和懸鏈式立管等產品。
經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 NACE 評定: 環境溫度在 330 ℃以下時產品可完全抵御 H2S、 CO2 和 Cl-腐蝕,產品于 1999 年起在美國多個區塊的油氣井、墨西哥灣的Oryx 海王星鉆井項目和 Mobile Bay Field( 莫比爾灣油田) 熱酸性油氣井成功應用。
Weatherford 子公司 Grant Prideco 及 RTI 能源系統公司使用熱滾壓工藝開發出鈦合金鉆桿,它不僅具有鋼鉆桿的強度,還具有合成材料的柔性、較輕的質量以及抗腐蝕性、耐用性,產品于 1999 年在美國 Kansas 州進行了多次短半徑水平井鉆井應用。
Unocal 石油公司將鈦管材用于美國 Salton Sea 區域熱鹽水型地熱帶熱采井的開發,在 290 ℃ 超高濃度鹽水的腐蝕環境中工作,碳鋼管的壽命一般短于一 年,而鈦合金管的設計壽命預期長于15 年。
Chevron 公司 研發的 Ti-6Al-2Sn-4Zr-6Mo、 Ti-6Al-4V、 Ti-6Al-4V-Ru 和 Ti3Al-8V-6Cr-4Zr-4Mo 等鈦合金油套管材料,已在墨西哥灣一 些高壓高溫、超高壓高溫井進行了應用。美國大陸石油公司在 Hiedrun TLP 工程中采用直徑約為 508 mm 的鈦鉆井立 管,Cooper-Cameron 石油工具有限公司采用 Ti-6Al-4V ELI 合金擠壓生產直徑為 295 mm 和 346 mm 的立管,并將它們投入 Green-Canyon 工程,整套裝置已經從 1995 年 5 月份開始運行。
新西蘭 Quest Integrity NZL Ltd公司研究了鈦合金在地熱資源開發中的腐蝕情況,結果表明鈦合金在 25~ 165 ℃高溫的地熱流體下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日本住友金屬 等公司研究了鈦合金管在模擬生產工況條件下的腐蝕行為,均證明鈦合金材料用于油氣開發領域具有巨大的優勢。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