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甘肅電視新聞報導,6月23日,我國最后一顆北斗組網衛星成功發射,55顆衛星遨游在太空,即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今后,這些衛星在軌道上控制推進、調整姿態,都需要推進劑和增壓氣體作為動力源,儲存這些動力源的容器很多都出自我省的510所。

多年來,510所為北斗任務動力系統配套了30余臺燃料貯箱和10余臺高壓氣瓶,這兩類產品相當于衛星動力系統的“油箱”和“氣源”,是整個衛星的動力保障生命線。
510所壓力容器事業部副總經理馬天駒介紹說:“在北斗初期我們用的高壓氣瓶用的是純鈦合金的,它是純金屬的一個氣瓶,它的重量很沉,后面我們到后期之后逐漸隨著技術的提升,用的是鈦內襯加高強碳纖維纏繞復合的,這樣一個氣瓶,整體上面它產品變得更輕,而且它的整個的承壓能力變得更強。目前屬于國際的先進水平,這種技術現在這個完全能夠打破國外對先進技術的一個壟斷,而且能夠為我們國內的后續航天器上,所用到的高壓類的氣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而且也能夠打破這種壟斷,來實現我們國內的這種氣瓶的完全的國產化 。”
我部分析:
鈦內襯加高強碳纖維纏繞復合,不僅使產品更輕,而且使產品的承壓能力變得更強。從新聞中來看,該類技術在未來航空航天領域有著較大應用前景。一是該技術屬于國內領先,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二是該技術不可或缺,其應用產品高壓氣瓶是航天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切減重意義重大。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