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被稱為“中國釩鈦之都”,是全國最大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國內唯一的全流程鈦產業基地,目前,正在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中心的釩鈦產業創新中心。隨著鈦鑄錠、鈦管材、鈦毛細管、航空航天鈦合金、3D打印鈦粉等產品逐漸豐富,攀枝花的鈦產業鏈,正向中高端邁進。
這些高端的鈦產品,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又應用在哪些領域?
醫療用鈦毛細管

航天、醫療用鈦毛細管 壁厚小于0.1毫米
“從原料到產品,生產流程要10多道工序。”陳龍介紹說,鈦管的生產流程,首先是將棒坯鉆孔,經過加熱、擠壓、清洗流程得到管坯,之后,再經過軋制、二次清洗、退火、矯直等流程,才能得到成品管材。
陳龍說,這些鈦管的用途很廣泛,主要應用領域包括航空、航天和醫療等行業。公司生產的鈦管,會根據客戶的訂單需求,口徑從6毫米到3毫米、1毫米不等。眼前正在軋制的這根鈦管,其壁厚已只有0.2毫米。
口徑僅幾毫米的鈦管

在產品展示館內,可以看到用于心臟醫療手術所用的鈦毛細管,看上去僅縫衣針大小。陳龍說,根據需要,這種鈦毛細管的壁厚,最薄可以小于0.1毫米。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是攀西地區首家從事高端鈦合金管材生產的科技型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醫療器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海水淡化等領域。目前,正在籌劃二期項目建設,建成后,可實現攀枝花本地0.8至8毫米全系列口徑鈦管量產。
工人在加工鈦絲產品

0.4毫米厚的鈦帶 可用于海水凈化設備
在攀鋼鴻艦公司機電分公司,生產廠房內,一卷卷鈦帶正待打包運走。
“這是0.46毫米厚、560毫米寬的鈦帶。”該公司經理江開近介紹說,公司的生產設備為自主研發,主要是將1.5毫米厚的原料,軋制成約0.4毫米厚的鈦帶,之后,再制作成鈦焊管產品,用于海水淡化、核電行業等領域。
江開近說,原料經過主軋機后,經過清洗、退火等流程,就成為了薄薄的一片鈦帶。現階段,企業還在繼續工藝摸索,優化流程,現在軋制的厚度,最薄可達到0.26毫米。
該公司黨支部書記龔曉琴表示,攀枝花擁有豐富的釩鈦資源,通過近年來的技術攻關和自主研發,逐步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生產出了越來越多的產品,鈦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作為生產一線人員,她相信,鈦產品將應用于更加廣泛的領域,走進千家萬戶。

據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馮陽介紹,到2019年底,園區共有工業企業105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475億元,占園區總營業收入的50%。在攀枝花鈦產業雙創服務中心牽頭下,已有8戶寶雞企業成功投資攀枝花東區,已形成從鈦及鈦合金熔煉、管材軋制、棒絲材生產到鈦制設備制造的體系化生產,在攀枝花鈦金屬深加工產業形成了良好的開局。
由攀枝花鈦產業雙創服務中心建設的國內首家鈦金屬展館集中了國內最全的鈦金屬展品,這里每人人流如織絡繹不絕。大家來這里學習鈦知識,了解鈦產業,已有一批原從事采選、礦產的企業正在準備進入鈦金屬產業。攀枝花鈦產業雙創服務中心在人才、技術、裝備、市場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