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冶金的“三廢”“較多,對設備和建筑物的腐蝕比較嚴重,并且對人體有害。因此治理鈦冶金的“三廢”,綜合利用化廢為利,保護環境和改善勞動衛生條件,是關系到能否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大事,也是關系到職工健康的大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鈉還原工藝中存有金屬鈉、鈉粉和鈦粉,在鎂還原工藝中存有鎂粉和鈦粉。這些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險物,應采取安全措施,防火防爆。
在還原操作過程中,鈉粉、鎂扮和鈦粉可摩擦自燃,并放出大量的熱。空氣中臺有這些粉塵,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可以發生爆炸。空氣中臺鎂粉的最低爆炸濃度為30毫克/升,而鈦粉則為0.036毫克/升,因此,在處理金屬鈉和含這些粉塵的海綿鈦時必須特別小心。要及時清掃臺鈦粉的廠房,防止粉塵的累積,引起爆炸。在取出鎂法海綿鈦時,由于爬壁鉆粘附有效扮和鎂粉,打取摩擦能自燃,甚至會燒毀鈦坨。故在取出前,最好先鏟除爬壁鈦。在破碎、包裝和運輸作業中,對含鉆粉的海綿鈦,應小心輕放,而且不宣采用塑料桶和內襯塑料的金屬桶作盛裝容器。
一旦鈦粉和海綿鈦著火,只宜用氬氣石棉布、砂子等覆蓋滅火,不宜用水和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其它滅火劑;應迅速將已燃的和未燃的海綿鈦隔開。平常應在鎂法產品取出崗位旁設置滅火罩,在鎂法產品的破碎、混合、包裝操作崗位及鈉法產品的干燥、混合、包裝操作崗位處配備滅火器材。
絕對不能讓金屬鈉,鈉粉末和液鈉接觸水,鈉接觸水便發生激烈水解反應,并同時發生爆炸。所以,鈉的處理操作必須遠離水源,所用器械必須保持干燥。清洗含鈉容器和管道時,必須確認無鈉后方能用水洗滌。要避免在潮濕場所進行鈉的處理作業。盛鈉的容器、管道和閥門必須經嚴格檢漏,只有當密封良好時才能裝入和輸送液鈉,以免因液鈉的泄漏而造成事故。
在存有鈉的工作崗位上,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防止液鈉飛濺燒傷。一旦發生燒傷事故,必須先將粘附在人身上的鈉除掉,用于布將受傷處擦干凈,及時用硼酸洗滌或進醫院治療。
四氯化鈦的運輸和貯存應在密封系統中進行。不得不在大氣中操作時,由于四氯化鈦接觸水或大氣便會水解冒出大量鹽酸,操作人員必須戴防毒面具,戴膠皮手套和穿長靴等勞保用品,不應裸露膚體。保持操作室的空氣通暢,以防止人體中毒和燒傷。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