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寶雞高新區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圍繞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打造千億級鈦產業集群”部署要求,在謀劃實施鈦及新材料產業園科技新城園區的基礎上,啟動建設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雙核驅動”鈦材產業發展,助力打造“中國鈦谷·世界鈦都”。在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項目建設中,圍繞“資金在哪里、土地在哪里、項目如何謀劃、企業如何培育”等“焦點”問題,系統推進園區建設改革,確保園區建得成、運營好、能發展。
一是圍繞“錢在哪里”,推進融資模式改革。在項目謀劃設計中,對標中省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方向,著眼國家所需、高新所能、未來所向,精準精心謀劃。緊盯金融政策,與金融機構一道反復優化調整相關方案資料,確保要素齊全、一次通過。成功爭取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9200萬元、國家開發銀行融資7.5億元,占到項目總投資88%,同時爭取到城市管廊建設、河道生態治理等專項資金2.3億元,有效解決了項目資金瓶頸問題。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項目也成為全市首單落地的國開基金支持項目和全省唯一一個獲批的生態導向性開發項目,為后續包裝EOD、TOD、SOD 項目提供了新思路、打通了新渠道。
二是圍繞“地在哪里”,推進土地供應改革。清庵堡工業園用地原規劃為商住用地,計劃結合高新八路休閑度假體驗軸的打造,建設品質住宅等,為了保證園區建設,高新區將近500畝商住用地調整為工業用地,僅此一項少收入17.5億元。將商住用地調整為工業用地,就是盡可能將要素資源向產業優先配置,以土地短期收入的減少,換取產業長期的發展。近年來,高新區先后將1500余畝商住用地調整為工業用地,保障了重大產業項目的落地,有力支撐了產業發展。
三是圍繞“項目如何建設”,創新收益模式。為了解決好群眾反映的清水河沿岸散亂污企業多、環境臟亂差的問題,高新區在2022年啟動了清水河流域綜合治理,并將清庵堡園區作為治理項目的子項目之一,通過將沿河散亂污企業搬遷入園,騰出空間,在清水河東岸打造一個寶鈦老廠區、清庵堡工業園、寶鈦工業園聯動的鈦及新材料產業帶;在西岸建設清水河公園,打造一個生態休閑帶,以產業園和沿線的商業經營收益,實現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收支平衡。通過治理一條河,建設一個園區,打造一個產業帶,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兼顧三共贏”。
四是圍繞“企業如何培育”,推進運營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了“園區+孵化器+成長器”的運行服務模式和ABS(資產證券化)、 REITs (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的資本運營模式。對需求企業,實行廠房個性化定制,并配套建設科研儀器共享中心、金融中心、智能能源管理系統以及員工食堂、綜合超市等,實現企業生產、生活、研發、供能、融資的全鏈條服務。對輕資產、高成長性企業,專人幫扶,實行PE(私募股權投資)、VC (風險投資)投資,協助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形成“培育-上市-退出-再培育”的良性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企業做大做強上市后,股權和基金再有序退出,以服務和資本賦能企業做專做精,助推產業做大做強。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