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陜西鈦及鈦合金產業發展與投資機遇
5.1、陜西鈦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中游,企業數量、技術與規模國內領先
陜西省鈦企業多在中游熔鑄與加工環節,鈦材加工量占全國的50%以上。陜西省寶雞市作為中國鈦工業的搖籃,2022年,寶雞市鈦材生產加工量約6.5萬噸,占到全國的40%以上,鈦產業集群實現產值610億元,產業規模居全國之首,世界第二,被譽為“世界鈦都·中國鈦谷”。
圖18全國鈦企業分布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陜西金控資本整理
目前,全國鈦企業數量約1000家,陜西省鈦企業數量超過600家,企業數量占全國的60%以上。全國鈦產業前5大企業中,2家坐落陜西省,寶鈦股份和西部材料的市場份額約25%;前10大企業中,陜西省共5家,市場份額超過35%。陜西省鈦產業技術和規模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產品覆蓋了鈦金屬終端產品的多數領域。
5.2、陜西鈦企業分布較為集中,已組成寶雞-西安鈦金屬產業基地
目前,陜西省已形成了以寶鈦集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部材料、西部超導)為產業龍頭,以寶雞地區力興鈦業為首的多家民營企業組成的寶雞-西安鈦金屬產業基地。寶雞市聚集了以寶鈦集團為龍頭,以力興鈦業、鑫諾特材、拓普達鈦業等企業為骨干的科研、生產、加工、貿易和流通等各類企業。西安則聚集了以西部材料、西部超導為代表的多家鈦材研發生產企業及以鉑力特為代表的多家金屬3D打印(增材制造)企業。
表8陜西省主要鈦企業(部分)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司年報、陜西金控資本整理
5.3、陜西擁有國家級航空基地,航空航天領域鈦合金用戶眾多
伴隨國產大飛機C919的商業首飛和軍用戰機的更新換代,國內航空航天領域鈦材銷量將迎來快速增長。陜西省擁有國內首家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以下簡稱閻良航空基地),閻良航空基地是國家級開發區,也是全國唯一以航空為特色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我國唯一、亞洲最大的集飛機設計研究、生產制造、試飛鑒定和科研教學為一體的體系最為完整的重要航空工業基地,區內有全國最大的飛機制造企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國唯一的大中型飛機設計研究院——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全國唯一的飛行試驗研究鑒定中心——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目前,閻良航空基地注冊企業已經超過250家,有各類航空工業科研機構100多個。毗鄰重要的航空航天發展集聚區,為陜西省鈦企業對接高質量、大體量的客戶資源提供了天然便利,有利于陜西鈦產業與航空航天產業協同發展。
表9陜西鈦產業主要用戶企業

資料來源:陜西金控資本整理
5.4、陜西擁有國內領先的金屬3D打印企業,鈦是金屬3D打印主要原材料
增材制造,俗稱“3D打印”,是基于三維模型數據,采用與傳統減材制造技術(對原材料去除、切削、組裝的加工模式)完全相反的逐層疊加材料的方式,直接制造與相應數字模型完全一致的實體產品的制造方法。增材制造是國家間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相比傳統制造方式,3D打印的優勢主要是個性化定制產品的小批量生產,或者是生產對于傳統制造技術來說非常復雜的產品。3D打印的技術優勢能夠很好的滿足航空航天及國防軍工輕量化、高強度、高性能及復雜零件集成化的需求,因此在航空航天及國防軍工等領域應用較多。據鉑力特招股說明書,美國F16戰機上使用3D技術制造的起落架,不僅滿足使用標準,而且平均壽命是原來的2.5倍;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在大型客機發動機驗證機(CJ-1000AX)上采用鉑力特3D打印技術制備了部分零部件,初步驗證了核心機各部件及相關系統的性能、功能和匹配性。3D打印已經成為航空航天等高端設備制造及修復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并廣泛應用于科研、醫療及汽車制造等領域。
鈦以其優良的金屬特性成為目前使用最多也最為理想的金屬3D打印原材料。此外,由于鈦合金難以加工、焊接,在傳統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鈦廢料,而增材制造可以實現從鈦合金粉末直接到零部件的制造過程,避免了傳統減材制造過程中鈦材去除、切削、組裝等環節大量鈦廢料的產生,能很好地滿足航空航天及國防軍工的降本需求。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增材制造產業正從起步期邁入成長期,逐步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目前,陜西聚集了以我國增材制造產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鉑力特為代表和以西北院賽隆等為骨干的金屬3D打印企業,標志著陜西的金屬3D打印工藝技術及生產規模在國內乃至世界達到一流水平。陜西在金屬3D打印領域的領先地位將與閻良航空基地產生協同效應,共同促進鈦合金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
5.5、陜西擁有強大的產業技術研究支撐力量與多項技術產業化成功示范
陜西省擁有西工大、西交大和西北院等堅實的產業技術研究支撐力量。科研院所和鈦合金企業都十分重視技術研發且成果顯著。同時,西工大和西北院技術產業化的成功示范,是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好樣板,對于陜西眾多有著高校科研院所資源的科創企業來說,有著極大的“示范效應”。
5.5.1、高校院所致力于鈦產業技術研究與人才輸出
西北工業大學擁有李金山教授、寇宏超教授等一大批優秀的教授和研究團隊。材料學院院長李金山教授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突破了鈦基合金高潔凈化熔煉與精密鑄造技術。其團隊為國內外一直以來的研究難點和熱點“提高鈦鋁合金的室溫強塑性以及拓寬其熱加工窗口”提供了新途徑,為航空航天鈦合金結構件向輕質高強方向邁進助力,也推動了鈦鋁合金的商業化應用。寇宏超教授是國家級領軍人才,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主要從事高性能鈦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成形技術研究,專注于鈦基非晶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組織調控及制備技術、航空發動機鈦合金空心風扇葉片制造技術、鈦合金鑄錠電子束冷床熔煉工藝控制技術等研究。
圖19《避免室溫下的強度-傳導性權衡,在800℃下實現鈦鋁合金的超高塑性》

資料來源:Science Direct
西交大孫軍院士、張金鈺教授團隊自主設計了Ti-1Al-8.5Mo-2.8Cr-2.7Zr(wt%)亞穩鈦合金,提出了少量的多形態硬質-塑性α納米析出相分布于亞穩態軟相β基體的新型異質疊層結構,并于2023年3月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三重功能納米析出相塑韌化高強層狀亞穩鈦合金》(《Trifunctional nanoprecipitates ductilize and toughen a strong laminated metastable titanium alloy》)的相關成果,為優化鈦合金的強度和塑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20《三重功能納米析出相塑韌化高強層狀亞穩鈦合金》

資料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外,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作為一所專注于有色金屬研究的機構,鈦合金研究所專業從事鈦及鈦合金的研究與開發50余年,包括周廉院士、張平祥院士、辛社偉教授、余森教授、張冰潔博士等。依托強大的科研團隊和先進的設備能力,鈦所先后承擔科研項目500余項,獲得專利200余項,已研制出80余種鈦合金,滿足了不同行業對高性能鈦合金產品的應用需求。在鈦產業的研究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5.5.2、專利優勢增強產業底氣
陜西省的鈦合金專利申請數量常年來穩居第二,是鈦合金專利申請大戶,這說明整體研發實力較強。據統計,2022年度和2023上半年中國鈦合金發明/實用/設計專利新增3155項。其中,陜西以463項位列第二。
圖21 2022年和2023年中國鈦合金專利新增數量前十

資料來源:智慧芽,陜西金控資本整理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陜西省鈦合金專利共3885項,其中西安以2616項位列第一,寶雞市以1098項位列第二,咸陽市以114項排名第3。從陜西省單個申請機構的專利數量來看(除高校和研究院所外),西部超導、西部鈦業和賽特思邁鈦業遙遙領先,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大。
圖22陜西省單個申請機構的專利數量(截至2023年6月)

資料來源:智慧芽,陜西金控資本整理
5.5.3、陜西省技術產業化商業模式的創新與成果:鉑力特、西部超導、西部材料等
5.5.3.1、“西工大模式”:自主轉化、校企協同、轉讓許可、折算股份
鉑力特的設立依托于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最早研發3D打印技術(增材制造技術)的單位之一,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黃衛東教授團隊在金屬高性能增材制造技術方面有著雄厚的科研底蘊與實力。
2011年,西工大決定以鉑力特為示范,通過建立規范的公司運營來推動學校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由西北工業大學及成員股東共同出資的鉑力特公司正式成立,黃衛東出任董事長和首席科學家,他主要負責鉑力特的公司戰略、長遠發展規劃的制定和高端人才聚集。公司在運行機制上突破了傳統校辦企業的束縛,采用現代企業體制運營,學校既有股份也引入社會投資,既支持發展但又不干預具體業務。從科研角度講,學校主要專注金屬3D打印技術的基礎研究,而公司側重競爭性、直接應用型的技術開發。鉑力特是中國領先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金屬3D打印產業生態鏈,其核心業務及產品的關鍵技術性能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鉑力特的成功也推動西工大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多措并舉,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創新機制、貫通鏈路、技術引領、協同創新”的西工大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鉑力特、鑫垚、流固動力、迪泰克、科為等都是“西工大模式”的成功案例。
5.5.3.2、“西北院模式”:三位一體、母體控股、股權激勵、資本運作
西北院通過實施“三位一體、母體控股、股權激勵、資本運作”創新發展模式,從單一科研單位發展成為集科研、中試、產業“三位一體”的我國稀有金屬材料領域中的“領頭羊”科技型企業,并成功孵化出包括西部材料、西部超導和西安凱立在內的一大批高科技企業。
圖23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控(參)股公司

資料來源:陜西金控資本整理
“三位一體,母體控股”,指的是西北院將之前積累的大量科研成果進行孵化和中試驗證,形成成熟的工藝、技術、質量標準和設備選型等,再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予以轉化,投資設立高科技產業公司。公司盈利之后,以投資股權占比回報母體,研究院再投入新的研發和中試環節,從而形成“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采用股權激勵模式,充分尊重科研創新價值,是西北院改革成功的另一大關鍵因素。從2000年初開始,西北院就在全國較早探索實施了科技人員持股、并將不低于40%的無形資產量化分配給個人。
孵化出的科技公司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積極上市、促進科技和資本的結合,通過資本市場更好地破解了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注冊資本少的先天不足問題、解決了企業快速擴張發展的資金需求。通過資本運作上市,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西部超導公司作為2019年全國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股價從15元的發行價最高漲至70余元,西部材料、西安凱立以及西部寶德也都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西部超導、西部材料等公司的成果印證了“三位一體、母體控股、股權激勵、資本運作”創新發展模式的成功。
5.6、俄烏戰爭背景下,陜西鈦產業參與國際供應鏈體系的機遇
俄烏戰爭爆發導致國際鈦產業供應鏈正在重新組合。鈦出口大國俄羅斯被排除出SWIFT系統,對外貿易受到嚴重沖擊。美國波音公司35%的航空鈦材,歐洲空客公司50%的航空鈦材均來源于俄羅斯,相繼宣布停止進口俄鈦。同時,烏克蘭與俄羅斯鈦產業之間的上下游供應關系也被中斷,并將持續相當一段時期。因此,急需建立新的銷售與供應渠道。這給中國,特別是陜西鈦產業參與國際供應鏈體系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例如,寶鈦在1996年就已經成為美國波音-麥道分部鈦鑄錠產品和Ti-6Al-4V薄板產品的合格供應商,并于2006年與波音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并開展了供貨及認證業務;2003年,公司成為空中客車公司合格供應商并簽署產品供貨合同,這為寶鈦抓住新的機遇,并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獲得更大的發展可能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借助國際領先技術和人才,促進中外智造能力共同提升。穩定的國情為市場發展提供保障,吸引了外國優秀專家與技術來華合作。我們應抓住機遇,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通過合資等方式引入領先技術和人才,提升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培養創新能力,實現中外智能制造共同發展。
5.7、加強宣傳推廣工作,吸引更多資本關注和投資
雖然我省鈦合金產業基礎雄厚,規模領先且有技術支撐,但目前尚未獲得足夠的資本關注。以資本為紐帶可幫助鏈主企業引入高端設備、技術和人才,加大研發投入和產能建設,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高端化發展。同時,資本可以幫助對接更多的高端客戶資源,推廣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從而提高企業的產業價值和競爭力。進一步以大帶小,實現區域內產業結構升級。
2023年4月,中國鈦谷國際鈦產業博覽會在陜西寶雞成功舉辦,效果顯著,但參與者多為產業內技術專家和產業鏈上的企業,資本參與不足。可以通過組織鈦合金產業的投資峰會,吸引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的參與和關注。通過企業路演,為投資者提供了解產業前景和商機的機會,也為企業提供融資平臺,促進投資者與企業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積極邀請國內頂級投資機構,通過與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建立聯系,邀請其參觀陜西省的鈦合金產業基地以了解產業潛力和投資機會。這樣的舉措可以增加產業的曝光度,吸引更多的資本關注和投資。
為實現我省鈦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建議發起設立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升級發展基金,抓住這次鈦產業發展的機遇期,以資本為紐帶,將技術創新、產業、市場三鏈融合,推動我省鈦產業在產能結構、技術水平、市場能力及企業規范運營化方面的整體提升。
(全篇完)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