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楚雄州武定縣積極承接鈦產業轉移,圍繞“鈦礦采選—高鈦渣—鈦合金精深加工”新型產業結構體系,強化資源集約利用,推動綠色鈦向精深加工和終端制造延伸,做大做強鈦基新材料產業,著力打造鈦產業集群發展示范名片。

武定國鈦金屬有限公司生產區武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走進武定國鈦金屬有限公司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從30多個監控屏中可以看到公司生產線正加足馬力生產,車間工人有序忙碌著。該公司總經理裴廣林介紹,公司高鈦渣生產線具備年產8萬噸高鈦渣、4萬噸高品質生鐵的生產能力,其生產的高鈦渣,具有品位高、雜質含量低的特點,主要應用于轉子級海綿鈦的生產。
武定國鈦金屬有限公司自2019年落戶武定縣以來,引進德國、瑞士等國的生產線技術和主體設備,主要生產高鈦渣、生鐵、鈦精礦、磁鐵礦等產品,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市場,并實現了投產首年即盈利的目標。入駐武定5年來,該公司不斷改良生產設備,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申請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40余項,目前已發展成為云南最大的高鈦渣生產企業。
“從入駐到今年9月,我們共生產高鈦渣23.58萬噸,實現產值16.87億元,實現利稅5684萬元。后續,我們還將加大原料保障力度,新建年產30萬噸鈦精礦的長沖礦區,并對鈦精礦進行深加工,建設兩臺30兆瓦直流密閉鈦渣爐,可新增高鈦渣產能16萬噸,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15億元,實現利稅1.65億元,帶動124人實現就業。”裴廣林說。
武定鈦鐵礦資源總量居楚雄之首,儲量規模為中大型。近年來,為推動鈦產業高質量發展,武定縣充分發揮大坪子工業園區鈦礦資源主要承載地和聚集區作用,以園區為載體、龍頭企業為依托、重點項目為支撐,完善配套產業鏈,通過強化政策支持、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優質企業等措施,培育引進了云南納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鈦及新材料加工企業,推進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我們現在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不僅可以生產和催化銳鈦通用型鈦白粉,同時還能為高端客戶定制生產食品、醫藥、化纖、化妝品等的專業型鈦白粉,主要銷往浙江、安徽等地及韓國等國家。今年1至9月,公司產銷鈦白粉4600噸、產值6100萬元,納稅近300萬元。”云南納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廖天祥介紹。
通過不斷強化鈦產業集群發展,武定縣“鈦倉之鄉”名片持續擦亮。截至目前,全縣共有35戶鈦生產企業,產值過億元的有7戶。1至9月,全縣13戶規模以上鈦生產企業共實現產值18.75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4.75%。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