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我國釩鈦產業現有發展基礎、存在問題和“十二五”期間釩鈦產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規劃》提出“到2015年,釩鈦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在布局調整、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等建設可持續發展釩鈦產業體系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的總目標,并在產業布局、產業規模、發展方式、節能環保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
產業布局方面。當前,攀西、承德地區以資源為依托初步形成基地雛形,在此基礎上,“十二五”期間要建成四川攀西、河北承德、云南滇中三個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和產業發展基地,并依托基地內已有企業,加大創新轉化,延長產業鏈,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引領行業發展。對基地外的企業本著擇優扶強的原則,有選擇的支持。
產業規模和產品結構方面。基于資源、生態環境、市場需求等條件,產業發展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三大基地內釩鈦制品的產量占全國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均超過50%。產品結構調整以滿足下游行業高端產品需求為重點,發展釩基合金、釩功能材料、高檔鈦白粉、大飛機和海洋工程用鈦及鈦合金等,提高關鍵品種自給率。
產業發展方式方面。針對當前釩鈦資源利用率不高、將釩鈦磁鐵礦用作普通鐵精礦的情況普遍、礦物中的大量伴生稀貴金屬未回收利用等現象,《規劃》突出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根據先進企業實際生產水平并考慮技術進步等因素,提出釩鈦磁鐵礦中釩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50%以上、鈦資源回收率達到20%以上、主要共伴生金屬實現規模化回收利用,同時對鈦鐵礦、高鈦渣、海綿鈦、含釩石煤等提出了具體的綜合利用指標要求,這是釩鈦資源利用的基本指標,也是政府核準備案項目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力爭在影響我國釩鈦產業發展關鍵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上取得新突破,打破國外對尖端技術的封鎖和壟斷。
節能減排方面。釩鈦產業涉及鋼鐵、有色等多個行業,屬資源密集型產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僅要消耗大量資源,而且還產生大量廢渣、廢氣、廢液體。為此,《規劃》要求,“十二五”末期,實現污染物100%達標排放,萬元產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這是所有釩鈦企業發展必須落實的約束性目標,也是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具體體現。
總之,《規劃》提出的總目標與各分項目標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偏廢,為此,需要各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為實現目標共同努力。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