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科創板上市委將召開第7次審議會議,3家企業將迎來“大考”。西部超導作為本期“考生”,其申請受理到獲準上會僅用了57天,成為目前進程耗時最短的企業。
西部超導并不是資本市場新人。憑借強大的科研實力及股東背景,西部超導在新三板市場早已為人所熟知,公司做市商眾多。如今轉戰科創板,投行人士認為,從多個維度考量,西部超導作為手握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具有較強成長性和科技創新能力,符合科創板定位要求。
技術領跑
在實地探訪西部超導過程中,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2003年1月國家決定參加ITER計劃,需要完成200多噸超導線材的供貨任務。ITER計劃對超導線材的綜合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術要求,而當時我國NbTi線材實驗室水平僅達到ITER計劃的設計要求。Nb3Sn線材實驗室水平尚未達到低限要求,而同期我國多個新型號飛機急需高強度、損傷容限等新型鈦合金材料。
在此背景下,西部超導肩負科研任務于2003年成立。經過16年發展,西部超導成功造就技術“護城河”。
在鈦合金領域,西部超導自主研發的多種新型鈦合金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保障了國家急需關鍵材料供應。其中,三種主要型號新型鈦合金已成為我國航空、航天結構件用主干鈦合金,為我國新型戰機、運輸機的首飛和量產提供了核心材料。公司實現了Ti45Nb等合金材料完全國產化,解決了我國特種材料鉚接用材料的“卡脖子”問題,是國內唯一、全球批量化生產Ti45Nb鈦合金材料的兩家公司之一。
在超導領域,公司是國內唯一實現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的企業,也是國際上唯一的鈮鈦(NbTi)錠棒及線材全流程生產企業,目前已掌握NbTi錠棒到線材的全流程生產技術,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業內人士評價,其為超導領域“隱形冠軍”。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超導主要競爭對手來自海外,國內目前尚無競爭對手。
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9.53億元、9.46億元和10.63億元。其中,高端鈦合金材料銷售收入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7.59%、81.92%和85.90%。西部超導逐漸形成以高端鈦合金材料為主,超導產品為輔的業務格局。
研發高投入
在業內人士看來,技術領先的背后,離不開西部超導歷來對于研發的重視和持續投入。
依托西北有色院科研背景,西部超導聚攏了一批行業尖端人才,組建了以6名院士為顧問,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核聚變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或陜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為核心的超導材料和稀有金屬材料專業研發團隊。截至2018年末,公司研發人員164人,研發人員占比21.27%。在研發團隊帶領下,公司承接了200余項來自國家、部委、省市、軍方等的研發課題,并取得316項專利。
西部超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成立以來,西部超導堅持貫徹“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研發方針,研發費用長期保持高水平投入。2016年-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6384.32萬元、8798.18萬元和9051.29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3%、9.10%和8.32%。西部超導相關人士表示,持續高水平的研發投入是公司保持技術領先性的基礎。
對于上交所尤為關注的“科創含量”問題,西部超導回復問詢時表示,公司擁有316項專利。其中,103項為國防專利,213項為非國防專利,上述專利權均在有效期。公司能夠通過自身研發及生產維持技術的先進性,不存在重大的技術迭代風險。
打造新增長點
招股書顯示,此次西部超導計劃發行不超過4420萬股,募集資金8億元。其中,約5億元用于高溫合金材料及粉末盤項目。高溫合金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熱端關鍵材料。在高溫合金領域,公司近年來利用自身研發及制備技術優勢,積極布局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業務,目前已經實現少量供貨,產品性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未來10年我國軍用航空市場帶動的高溫合金年均需求約為6.03億美元,未來20年我國民用航空市場帶動的高溫合金年均需求約為36.69億美元。此外,燃氣輪機大規模應用為高溫合金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2018年,公司高溫合金開始投產并形成收入,未來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目前,西部超導的高性能鎳基高溫合金棒材項目產能為高溫合金鑄錠2600噸、棒材2000噸,難以滿足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高端領域高溫合金材料國產化的需要。公司計劃擴大高溫合金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在高溫合金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西部超導積極拓展超導線應用領域,相關超導線材已形成對GE、SIEMENS、上海聯影等國內外MRI制造商批量供貨。2016-2018年,公司MRI用超導線材的收入逐期增加。國內MRI市場空間較大,公司超導線材有望受益于國內MRI設備增加。根據國家衛健委和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統計,2013年至2017年,國內市場MRI系統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17.31%。MRI設備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為公司未來MRI用超導線材市場的成功拓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自主研制MCZ超導磁體實現批量出口,未來有望受益于單晶硅產業國產化。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