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故事是由一個個記憶元素或者叫符號構成的,一個個符號就像周期表里的元素深藏于地球等待人類去提取與發掘。故事里的符號深藏于腦海,需要在記憶中發掘與提煉。創立于2010年的寶雞拓普達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普達),十年磨一劍,一路走來,在福建、德國、寶雞、學校、餐廳、企業、徑鍛、海洋、兵器、護照、祖國、老板、員工等等一個個符號構成中連接成了拓普達故事。今天開始講述拓普達故事,她成為故事的揭幕人。

拓普達故事揭幕人,她是誰?她是拓普達第一位員工趙小寧。得知此信息時,記者對董事長王勇錦說,建議讓第一位員工揭開故事的序幕。于是,有了記者與趙小寧面對面聽她講述拓普達故事——
2019年末的寒冬,聽趙小寧講述拓普達的故事,心里卻很溫暖,故事里有真情有激情有對拓普達深深的愛。她說,2010年招進拓普達時她剛好29歲,到2020年拓普達10周年時自己都快40歲了。她說“我見證了拓普達的成長,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趙小寧在講述中說,來拓普達之前曾在一家鈦企業工作過一年多,一年時間對鈦生產鈦工藝知之甚少,來到剛成立的拓普達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對于為什么選擇拓普達?趙小寧說,王董事長的家族多數都生活在德國,他在德國經營了10多年的餐廳生意還不錯,最后毅然選擇放棄德國護照回國創業,感覺王董有魄力、有思想、有抱負,跟著他做事應該會有夢想。基于這樣的個人認識與感性判斷,她來到了拓普達工作。她當年招進廠時分配在生產部門,整個公司只有二、三十位員工,廠房還是租別人的,條件相當艱苦,收入也不高,只有一千多元。這種條件既磨煉人的意志,提升人的毅力,如果經受不住磨煉也會消磨人的意志。
趙小寧在講述中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招進的員工在當時艱苦的公司環境里流失→招工→流失→招工→穩定中,看到了拓普達一年一個樣的變化,看到了具備留住員工吸引人才的拓普達"磁力"。她說,現在看來,很多員工去的企業其實都沒有拓普達好。講述到這點時,趙小寧臉上洋溢著自信與自豪,自己的眼光沒有判斷錯拓普達,更沒有判斷錯王董創業的初衷就是志在未來。實踐檢驗,當初趙小寧看似感性的認識實際上是理性的判斷。

頗有幾分自豪甚至傲嬌的趙小寧說,剛進廠時雖然只是一個打工的,但王董鼓勵我們多學多問好好干,拓普達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王董的話不只是激情,更是王董親歷親為踐行的希望與目標。她說,現在的拓普達已經在10年前租房生產的基礎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是自己買了地蓋了廠房,生產呈現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徑鍛、海洋裝備、輕兵器等三大領域都發展得很好。有員工上百人,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過億。她說,自己從當初啥也不懂的生產工人,從生產一線摸爬滾打出來成為生產部的負責人,收入也增加了至少5倍以上......
與趙小寧面對面聽她講述拓普達的故事,既看到了拓普達創業時的艱辛,也看到了拓普達創業中的激情,更看到了拓普達人創業的志向、毅力與果敢。作為拓普達的第一位員工,趙小寧說,現在的拓普達凝聚力、戰斗力、生產力都很強。她的講述也讓記者看到了趙小寧的變化------當初生產一線一位普通女工靠自己的能力挑起了生產部的重擔,看到了拓普達"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發展格局。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