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世紀20年來,我國鈦工業發展絕對稱得上是“跨越”式的前進,不管是美國、日本還是俄羅斯在本世紀鈦工業的發展上都明顯滯后于中國。當然是發展滯后于中國,而不是技術落后于中國。產能產量上中國遙遙領先,但整體技術方面我國還需努力追趕先進國家的發展水平,力爭進一步縮小差距。
盡管本世紀我國鈦工業發展遭遇了市場供需起伏較大的“過山車”震蕩,但并不影響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鈦生產國與鈦消費國的地位,并不影響市場對鈦及鈦材剛需的穩步增長。從2018年以來,出現了鈦錠接近海綿鈦產量的勢頭,這種現象直接反映了剛需增長速度已經由“緩慢型增長”逐步轉入為“快熱型增長”。近20年來,鈦及鈦加工材從五千噸、一萬噸、三萬噸、五萬噸到現在的八萬噸十萬噸遞增速度看,我們有必要去尋找探秘中國鈦工業持續發展的背景與動因是什么?弄清楚背景再來看今天的強勁持續發展才會做到理智前行,才會在有節奏的擴張中且行且珍惜。
記者在沉淀了20多年上百篇鈦及鈦加工材市場調研分析的文字后以為,我國鈦工業的持續發展一定要站在國際的歷史背景與現實的宏觀背景中去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近20年來鈦工業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因在哪里。
洞悉國際歷史背景
剖析國際歷史背景,我們把1950年-2000年以前視為歷史背景加以分析,或許會看到這20年來中國鈦工業持續發展只是一種“修復與補缺”。前蘇聯、日本、美國、中國發展鈦工業追溯的時間差不多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步的產量基本上也是從千噸級同時起步發展起來的。應該說,在有色金屬領域中我國鈦工業起步相對較早。然而,同一起跑線上起跑之后,我國鈦工業的發展就逐年落后于前蘇聯、日本、美國等,這些國家的海綿鈦產量從千噸級跨越到五千噸、一萬噸、兩萬噸甚至三萬噸級,而中國仍然在1000-2000噸之間徘徊。即使到了2000年時,我國幾十年累計生產的海綿鈦也才三萬多噸,可以說2000年以前的幾十年中國鈦工業在全球10多萬噸的海綿鈦總產量占比中微不足道。前面幾十年,美國在飛機用鈦、前蘇聯在海洋領域用鈦、日本在石油化工核電民用用鈦等不同領域早已領先中國。
當國外海綿鈦廠都在五千噸、一萬噸以上形成規模化時,2000年當時國內最大的海綿鈦廠遵義鈦廠通過內部技改提升產能加“西部專項”才第一家第一次形成中國的第一個五千噸海綿鈦產能規模,遠遠落后日本、美國、俄羅斯二、三十年。2000年遵義鈦廠生產海綿鈦1751噸,與全球10多萬噸海綿鈦產量相比,我國海綿鈦產業發展步伐嚴重滯后。
用歷史的眼光剖析國際歷史背景,會發現前面50年前蘇聯、日本、美國的鈦工業都是在快速發展,不管是軍工領域用鈦還是民用領域用鈦都遠遠超過中國,這也是國外鈦工業發展優于中國的原因。這一切原因的背后又與當時中國的綜合經濟實力相關聯。
1950-2000年,中國鈦工業發展十分緩慢,應用領域拓展自然受限,即使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成立了全國鈦應用推廣領導小組但收效甚微。上世紀的緩慢發展或許為2000年后中國鈦工業快速持續發展孕育了生機與潛力。所以,從國際歷史背景可以看出前蘇聯、日本、美國在經濟、軍事等領域拓展用鈦量大,而中國用鈦量很少。
國際歷史背景為中國鈦工業在本世紀的強勁發展、持續發展埋下了“修復與補缺”的種子,拓展了鈦應用領域的剛需動力。
透析時下國際時局
從1979年改革開放一路走來,中國經濟綜合實力迅速提升,國民經濟體格逐漸壯大,尤其是本世紀鈦工業發展在駛入快車道的“中國夢”中全面推進。盡管美國、日本等發展依然穩步增長,依然實力強勁,但增速已經放緩。而在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向好的基礎上,經濟提升是具有連動效應的,鈦的需求增長也是相向而行,并在“修復與補缺”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國際歷史背景”時期,中國實力體格遠不如日本、美國、前蘇聯,鈦在連鎖反應過程中自然用得很少,何況產量本身就捉襟見肘。進入本世紀的這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國防建設是為了保家衛國,經濟建設是為了富民安康,中國經濟開始進入“趕超期”。在產業拉動的效應中,鈦的應用開始像1950-2000年日本、美國用鈦于經濟、用鈦于軍事那樣,中國經濟發展、國防建設開始多領域修復性用鈦、匹配性用鈦甚至“報復性”用鈦。這就是為什么這20年來,我國鈦工業快速發展的動因。找到動因,客觀分析,理性對待,前進中才不會盲目與沖動,才會避免本世紀初“一窩蜂”的跟風冒進。
這幾年軍品領域用鈦剛需增加幅度較大,保守估計未來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軍品領域用鈦都會持續增長,這也是保護國力、提升國力應該好好發展的重要領域。其它領域用鈦量增長同樣與中國經濟的增長是相匹配的。
當下中國軍品領域用鈦量增加只是對上世紀日本、俄羅斯、美國大量用鈦的一種修復。上世紀中國鈦工業發展滯后,如今發展的步伐必須要跟上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國防建設的需要。因此,上世紀國外用鈦多,本世紀中國用鈦多,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國防建設的必須,更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實在“鈦”需要鈦的優異性能來助力經濟建設、助力國防建設錦上添花了。
縱觀國際歷史背景與當下國際背景不難看出,鈦是國民經濟、國防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新材料金屬。鈦的應用與一個國家經濟建設是不可分離的,國家越強大用鈦量匹配度越高,上世紀俄羅斯、日本、美國用鈦量已經得到了證實,本世紀20年來用鈦量持續增加同樣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這是顯而易見的。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有歷史的動因,都是一脈相承的,探秘其中,必然會找到中國鈦工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如此這般,我們就可以在“歷史與現實”、“經濟與國防”、“成長與匹配”、“發展與共融”等元素中洞悉中國鈦工業持續發展、穩定增長的歷史動因。從而在未來發展鈦及鈦加工材的道路上,讓中國鈦工業發展走得更加科學、更加健康。因此,鈦行業一定要珍惜這個發展良好的時局,千萬千萬莫跟風擴張,避免“人為”導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
洞悉國際歷史背景,透析當下國際時局,鈦產業依然前景看好,但鈦產業的優化整合也將在未來5-10年出現大的變局!優者更優,劣者出局,這也是鈦產業一路走來的進化“洗牌”!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