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市場供需失衡持續加劇
春節后首周,鈦精礦與金紅石市場延續節前火爆行情,主要礦區單周成交量同比激增45%,進口高品位金紅石報價再創新高。據礦產貿易商透露,目前港口現貨庫存已降至三年最低位,部分鈦白粉企業為鎖定原料供應,已啟動"預付款+競價"的非常規采購模式。業內人士分析,這種結構性短缺或將持續至二季度。
二、海綿鈦市場呈現"冰封"態勢
盡管海綿鈦生產企業開工率保持高位,但市場呈現"有價無市"的異常狀態。龍頭企業嚴格執行4.6萬元/噸的銷售指導價,但實際放貨量較節前縮減,導致中小型加工企業陷入"無米下炊"困境。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前十企業庫存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2%,暗示廠商存在戰略性控量保價意圖。
三、鈦材制造端遭遇倒春寒
與上游形成鮮明對比,鈦材生產企業節后開工首周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62%,創近五年同期新低。某鈦板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在手訂單僅能滿足三周生產需求,石化、航空航天等主要應用領域訂單同比縮水約25%。但云南鈦業逆勢提價3000元/噸的舉措引發行業震動,顯示頭部企業試圖通過價格杠桿重構市場格局。
四、加工環節打響價格保衛戰
面對訂單萎縮壓力,部分地區鍛造、軋制企業率先祭出價格戰大旗,加工費普遍下調8~12%。部分企業為維持現金流甚至接受"成本價接單"。這一策略旨在通過降低成本來吸引更多的客戶訂單,由此可見訂單不足已對加工類企業構成嚴重的經營壓力。這種上下游價格傳導機制的失靈,預示著行業或將進入深度調整期。
五、市場趨勢前瞻
1.原料端緊缺態勢短期難解,預計三月鈦礦價格仍有5-8%上行空間
2.海綿鈦市場寡頭效應加劇,海綿鈦依然高位運行
3.鈦材加工費下行通道打開,中小型企業淘汰進程加速
4.高端應用領域或成破局關鍵,技術迭代迫在眉睫
當前鈦材料市場正經歷產業鏈價值重構的關鍵時刻,上游資源控制力與下游技術創新力的雙重博弈,或將重塑未來五年行業競爭格局。
總的來說,春節后的鈦材料市場在原料端、生產端、加工端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各方企業都在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市場策略,未來鈦材料市場的走勢仍需緊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