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鈦市場延續“軍工強、民品弱”的極端分化格局,海綿鈦及民用鈦材陷入“需求萎縮→庫存積壓→價格倒掛”的惡性循環。下游民品鈦材料加工行業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內卷嚴重,部分企業銷售價格已跌破成本價且質量堪憂。
一、海綿鈦:軍工訂單難抵民品滯銷,庫存壓力激增
價格與成交背離:雖1級品報價維持5.0~5.2萬元/噸、0級品5.1~5.3萬元/噸,但實際成交價徘徊在5.0萬元/噸,民品訂單銳減導致“有價無市”。
庫存周期延長:生產企業庫存環比增加15%,部分企業庫存超20天,下游采購周期延長加劇現金流壓力。
供需結構性矛盾:
軍工需求:航空航天訂單排產至7月下旬,支撐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超90%;
民品坍塌:化工、民用鈦制品需求疲軟,疊加房地產關聯產業需求萎縮,海綿鈦民品銷量同比降幅超20%。
二、民用鈦材:全線跌破成本線,虧損面擴散至加工環節
產業鏈傳導性危機:
上游:鈦精礦價格跌至1932.5元/噸,但鈦白粉企業陷入深度虧損,海綿鈦企業民用品銷售困難;
中游:鈦板坯、鈦管等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部分企業低于成本價拋售庫存;
下游:石油、化工需求萎縮,需求減少庫存壓力傳導至鈦材加工端。
三、結構性失衡根源:需求斷層與產能錯配
需求端撕裂:
軍工/高端領域:國家“十五五”規劃推動航空航天、核電鈦合金需求,TC4合金錠價格逆勢漲至6.7~6.8萬元/噸;
民品領域:石油、化工關聯產業(占鈦消費50%)持續低迷,鈦合金出口受管制壓制。
供給端困境:
低端產能過剩:2025年上半年鈦精礦產量增7.71%,但下游需求僅增1.08%,過剩壓力向中游傳導;
本周鈦市場延續“軍工強、民品弱”的分化格局:
高端領域:航空航天、核電、氫能等戰略產業需求持續放量,推動海綿鈦及鈦合金價格堅挺;
民品領域:化工、民用鈦制品需求疲軟,疊加下游壓價心態濃厚,中小企業庫存壓力激增。
四、行業趨勢與風險預警
短期困局難解:
民品去庫存周期將延續至Q3末,純鈦板(卷)、焊接鈦管價格或再跌3%-5%;
中小企業現金流危機可能觸發并購重組潮。
長期轉型路徑:
高端替代:航空超薄鈦箔(0.02mm)、3D打印鈦粉等高端品類擴產(寶雞新增3000噸/年產能);
賽道切換:新能源(氫能儲運鈦管)、醫療植入物需求增長25%,成為民企突圍方向。
五、重大新聞
1.歐盟加征鈦白粉反傾銷稅(稅率11.4%-32.3%),龍佰集團等企業加速轉向東南亞市場,RCEP訂單占比升至35%。
2.美國防部豪擲10億元訂單:支持IperionX氫輔助金屬熱還原(HAMR)技術,推動本土鈦合金粉末供應鏈自主。
3.婁底打造“中部鈦谷”:投資構建“新疆原料+婁底加工”產業鏈,目標2035年形成千億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