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語
01、海綿鈦漲價撬動了誰的奶酪?漲價沖動動了誰的興奮點?
02、博弈中的海綿鈦走過了戲劇性的七月
03、原材料海綿鈦推動鈦材漲價序幕正悄悄拉開
04、國慶前后鈦市價格分析
05“8”字走筆鈦市分析:市場依然好漲價動力弱
06、2020年鈦市瞭望——鈦景依然好“匹配”惹煩惱
07、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08、海綿鈦價格持續下跌 “底線”在哪里?
09、金川海綿鈦兩次上馬市場兩次回落與王菲婚姻和股市的“關系”
10、庚子年首現海綿鈦調價標志上漲周期暫時止步
11、鈦加工企業希望海綿鈦是什么價格?
12、海綿鈦價格在“兩多兩少”中行走鋼絲
后語
海綿鈦漲價撬動了誰的奶酪?漲價沖動動了誰的興奮點?
鈦微媒2019-07-29
2008年-2017年海綿鈦價格波動起伏中出現的擴產、復產導致有的企業經不起折騰,開開停停,最后有的企業徹底熄火了,有的企業把設備賣了,有的企業設備閑置銹跡斑斑。在產的海綿鈦企業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主要是產能過剩造成的,市場用優勝劣汰考核機制"淘汰″了幾家海綿鈦企業。
2018年至今海綿鈦調價一路走高,有點"我的地盤我作主,漲價為把鈔票數″。歸納起來支撐漲價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四氯化鈦等原料漲價推動;
二是下游需求存在剛性增長,比如"三航″(航天、航空、航海)需求增長;
三是鈦民用生活品需求增長;
四是軍工用鈦增長;
五是中國制造業快速提升支撐鈦需求增長。
上面的漲價因素中,原料漲價推動的海綿鈦漲價,這塊海綿鈦企業漲價無利可圖,漲價部份被四氯化鈦企業全部拿走。而另外四塊剛性需求刺激的漲價,海綿鈦企業有利可圖,今年海綿鈦企業都是賺錢的。這10多年海綿鈦企業在價格下行的"煎熬″中,以"擠干榨盡″的方式控制成本,成本效益已經凸顯。所以,2019年海綿鈦企業好好賺錢了,臉上已經容光煥發了。
盡管2018年以來,"三航″、民用、軍工、制造業提升支撐鈦的剛性需求,但年需求量不會大幅增長。未來幾年對鈦需求呈現年年穩中有升,這是支撐海綿鈦價格穩定在7.5萬元/噸以上的關鍵。未來的2020年以后海綿鈦價格是否穩定在8萬元、或者上調8.5萬元甚至試探性報價9萬元,一切都要看"四方面″:
一是四氯化鈦是否還會漲價?
二是海綿鈦產量是否會迅速突破9萬噸乃至10萬噸?
三是鈦材加工企業平衡利弊得失后是否進口國外海綿鈦會增加?
四是國儲海綿鈦會否出來平抑市場。
不管什么原因,現在國內海綿鈦產能依然擺在那里,不論是在產的、待產的、新產的大家都想撬動這塊奶酪!
現在,再來談談海綿鈦漲價到底撬動了誰的奶酪?
首先是海綿鈦企業之間誰都想撬動這塊奶酪,彼此擴產已經開始暗中較勁,誰都想在這一輪行情中賺一把做強自己。
"表面漲價心一條,暗中博弈路自走。″
記得10年前,海綿鈦價格從25萬元左右一路跌下10萬元"神壇″,國內海綿鈦企業匯聚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統一價格,結果一散會便是"大難來臨各自飛″。如今的海綿鈦企業報價神似難偶合,執行價格都低于報價,誰都想動別人的奶酪。動了別人的奶酪才能做強自己。市場如戰場,看似抱團取暖的海綿鈦企業誰不想擠占對手的份額?誰不想在這輪行情中多賺點以防患于未然?
其次是撬動了下游及下游企業的奶酪。海綿鈦漲價擠壓了鈦材加工企業的奶酪,盈利空間收窄。現在下游有的企業在把廢鈦利用起來,有的摻和在一起熔煉,這是否對質量有影響,未來會有答案的。面對海綿鈦漲價,下游支撐不下去終究選擇調價或者觀望,這樣必將動了下游及下下游的奶酪。當鈦錠延續下來的鈦板、鈦管等鈦材價格大幅上漲時,鈦曾經"替代″別的材料又會慢慢被別的材料"替代″,這個過程一旦退潮就是海綿鈦企業的又一次洗牌(海綿鈦企業必將面臨下一次洗牌,筆者10多年前分析了海綿鈦企業的洗牌出局現象,相信這次又是一輪洗牌)。因為,我國海綿鈦企業只是家數在增多,至今沒有一家年產量超過兩萬噸更不要說三萬噸了。
所以,這次海綿鈦快速漲價到底撬動了誰的奶酪?透過現象看本質,漲價撬動了海綿鈦企業自身的奶酪,也撬動了整個鈦產業鏈與跨界合作的奶酪,為擴產、復產、新產創造了"淘金″的刺激氛圍,更為下一步優勝劣汰開辟了新的"戰場"。
市場如戰場,每一次沖鋒過后都會清理戰場。未來,即使海綿鈦產量剛性需求過了8萬噸、9萬噸、10萬噸,也不要慶幸"鈦好″賺錢的時代已經到來。而要記住海綿鈦產能遠遠不止10萬噸,這就是三、五年內優勝劣汰等著重新組合海綿鈦企業的發展的必然趨勢。
博弈中的海綿鈦走過了戲劇性的七月
鈦微媒 2019-07-31
七月熱,北方干熱烤人,南方濕熱悶人。烤與悶都很難受。
七月鈦熱,南方北方海綿鈦企業上演了漲價的"南征北戰″,價格戲劇性地走過了七月
今年七月的海綿鈦調價或許可以載入中國海綿鈦價格指數的史冊。七月海綿鈦價格走勢特點:
任性:我的地盤我作主
活躍:我的產品任我調
頻繁:我的腦海蹦蹦跳
博弈:奶酪大家爭著要
讓我們看看七月份的海綿鈦價格是怎么走的,方能感知海綿鈦企業是"戲劇學院"畢業的,吹拉彈唱很到位,能夠看到市場的維度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又像"竄天猴″。
七月份海綿鈦價格走勢大事記:
7月1日,鈦微媒價格體系新增盛豐鈦業報價。
7月1日,朝陽百盛1級海綿鈦報價8萬元。其它企業報價7.3萬元。
7月3日,鈦微媒價格體系新增朝陽百盛報價。
7月9日,海綿鈦1級主流報價上調5000元達到7.8萬元/噸。
7月15日,朝陽百盛1級海綿鈦上調2000元達到8.2萬元/噸。
7月25日,朝陽百盛1級海綿鈦下調2000元降至8萬元/噸。
7月26日,海綿鈦1級主流報價上調3000元達到8.1萬元/噸。
7月30日,攀鋼海綿鈦1級上調8000元達到8.6萬元/噸。
看完7月份海綿鈦價格路線,心臟必須回到18歲,不然承受不了這個心跳。
分析海綿鈦走過戲劇性的七月,漲價有"浪″的感覺。透過現象看本質,試探性漲價是存在的,海綿鈦企業間在價格方面保持了良好的電話溝通,又彼此心有博弈。漲多少各自在心里盤算:俺能賺多少?根據不同海綿鈦企業的情況,海綿鈦噸成本大致有8000元的差距。因而,漲價既是算盤又是盤算。在"誰擁有資源誰就擁有未來″的今天,此輪漲價的最大受益者是海綿鈦全流程企業。另外,管理好、人員少、質量好的民營企業效益也是"吃飯棒棒香″。
戲劇性的七月,海綿鈦是主角,海綿鈦企業是導演。漲價漲多少?海綿鈦企業之間相互在博弈,相互在擴產。據悉,7月份有幾家企業月產增幅在50-300噸之間。
另外,七月份四氯化鈦產量增加了幾千噸,這也是四氯化鈦企業對于價格的態度表現得最為"柔情″的一個月。
戲劇性的七月,海綿鈦企業在博弈中漲價,八月是否延續"戲劇性″表演,還是看看市場搭建的舞臺吧,或許海綿鈦市場也會左右四氯化鈦的“柔情″!
原材料海綿鈦推動鈦材漲價序幕正悄悄拉開
鈦微媒 2019-08-01
去年以來,海綿鈦漲價的理由清一色是四氯化鈦等原材料漲價,導致海綿鈦成本高企,因此要調價。理由很充分,調價很淡定,絕口不提下游剛需訂單飽滿的事。感覺調價都是"四氯化鈦漲價惹的禍″。其實,海綿鈦成本已經很透明了,大部分漲幅與下游剛需增長關聯比較大,原材料漲價推動只是"美麗的話語″。
漲漲漲!海綿鈦漲到8.1萬元/噸,與鈦錠價格差不多,難道鈦錠企業不賺錢還要賠加工費?鈦錠、鈦材企業才應該面對海綿鈦漲價通知下游:因海綿鈦等原材料漲價,成本不堪重負,產品決定從某日起調價。按1級海綿鈦8.1萬元/噸計算,目前海綿鈦與2018年12月31日相比上漲20.89%,按8.6萬元計算上漲28.36%。面對海綿鈦漲漲漲!下游鈦材企業一直忍忍忍!
終于忍不住了!熬不住了!挺不住了!7月31日晚,廣州中山一鈦品企業老板電話給記者,某鈦板企業通知他,因海綿鈦上漲,成本不堪重負,8月1日起1.0、1.5、2.0、2.5......不同規格的鈦板每公斤上調10-15元。鈦品企業老板說,這樣漲價加重了鈦民用生活品的負擔,對推廣鈦的民用極為不利。
隨后,記者與某海綿鈦企業總經理談到海綿鈦漲價的事,他說:"海綿鈦相比釩和海綿鋯等有色金屬來講漲價還是相對理性的,但是最近有個別海綿鈦企業被市場暫時供應緊張沖昏了頭腦,也開始不理性了!其實不理性的后果會很嚴重的!″他接著說,如果光從海綿鈦角度考慮問題,目前供應確實緊張,價格漲到九萬也沒有問題,關鍵這樣做對整個鈦產業鏈不利。看來,還是有理性的企業在思考"熱″起來的鈦市。一位鈦材企業老板的反向思維印證了海綿鈦總經理的憂慮。
隨即,記者電話采訪了北方一家鈦材企業的老板,問其對海綿鈦連續漲價有什么看法?沒想到他卻是反向思維,他希望海綿鈦繼續漲,刺激海綿鈦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刺激那些停產的加快進度復產,這樣海綿鈦產量就能很快實現增量,然后價格也會很快回落,最終再次出現前些年海綿鈦量大價下的局面。他說,從長遠來講,這樣對下游對鈦工業發展是件好事。這種逆向思維真的不一樣,想想有些道理。
8月1日起,海綿鈦下游鈦材加工企業漲價序幕或許正在拉開,未來跨界領域應用及終端民用鈦品價格也會相應上漲。或許對海綿鈦漲價的逆向思維會在不久兌現:"熱″起來的逆向思維給鈦產業帶來了冷靜的思考!
國慶前后鈦市價格分析
鈦微媒 2019-09-06
海綿鈦周期性市場格局漸行漸遠
對于海綿鈦今年的價格波動,鈦微媒大潘說鈦在2018年10月的中國鐵合金網邀請所作的分析報告《海綿鈦周期性市場格局漸行漸遠》中認為,從“貿易論”、“材料論”、“環保論”、“萬二論”看,未來海綿鈦市場前景依然看好,價格也會穩步推升。一年來的實踐證明,一級海綿鈦噸價格已經從2018年初5萬多元升到當年6月的6.8萬元后,穩定到今年5月份終于一路上漲到現在的8萬元左右,目前已經穩定一個月,感覺應該是暫時平穩了。
海綿鈦價格軸心在哪里?
盡管7月有網站分析認為,月底海綿鈦價格還會上漲,但鈦微媒堅持自己的觀點,海綿鈦漲價的動力已經不在下游需求了,而是上游四氯化鈦的供應動向。四氯化鈦不漲,海綿鈦價格就暫時沒有上漲的理由了,因為今年下游需求不會再有太大的波動。經過7月底、8月底的實踐證明,海綿鈦不但沒漲價,反而四氯化鈦有所降價,那海綿鈦更沒有漲價的理由了。況且,一級海綿鈦雖然報價8-8.6萬元,但絕大多數的成交價都在8萬元以下,7.5萬元、7.6萬元的成交價同樣存在。這符合鈦微媒的分析,未來海綿鈦價格的真正軸心是7.5萬元,軸心向下移動是7萬元,向上移動是8萬元,而現在的軸心實實在在是7.5萬元。
8萬噸左右的海綿鈦市場需求,軸心就是7.5萬元上下波動。9萬噸左右的海綿鈦市場需求,軸心就是8萬元上下波動。8萬元的軸心前提是——保持現有海綿鈦產量略有增量,倘若海綿鈦擴容增量超萬噸以上,價格軸心依然會回落至7.5萬元。如果海綿鈦擴容增量超過兩萬噸以上,而下游需求沒有明顯增長,價格軸心或許會移至7萬元甚至更低。
對于近期也就是年末的海綿鈦市場動向,鈦微媒認為國慶節前海綿鈦如果沒有漲價動向,那國慶節后基本就處于穩定狀態了。或許8-8.6萬元的報價依然掛在網上,而實際成交價依然在8萬元以下——也就是報價規報價,成交價規成交價。
2020年是“十三五”結束迎接“十四五”到來的承上啟下之年。鈦微媒以為“十四五”中國鈦工業繼續前景燦爛,海綿鈦市場需求將會在2019年8萬噸左右的基礎上遞增到9萬噸、10萬噸以上......因為航天、航空、航海、軍工、化工等眾多領域增長的同時,中國鈦民品市場在“十四五”期間必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咱們拭目以待,鈦微媒以“足行萬里調研未來”為基礎分析明天的市場。
。
“8”字走筆鈦市分析:市場依然好漲價動力弱
鈦微媒 2019-10-08
“8”,走筆鈦市風云。海綿鈦一級品價格在“8”萬元穩定兩個多月了,從5月6日價格突破7萬元漲價潮以來,這次穩定的時間算是比較長了。鈦微媒在9月6日刊發《國慶前后鈦市價格分析》后暫休了一段時間的報價,因為前期價格過于“洶涌”,需要穩定才利于市場“休養”。
今天是10月8日,簡單說說“8”萬元價格的穩定。從市場需求來看,海綿鈦與上年相比需求依然旺盛,但與今年上半年相比增幅在減弱。記者采訪中獲悉,國內一家較大的鈦材加工企業預計今年增加鈦材總量4000噸左右,從中看出了今年國內鈦材加工企業對海綿鈦的市場需求趨勢好于以往很多年------這也是今年海綿鈦一級品價格為何一路走高到8萬元穩定至今兩月余沒有滑落的主要原因。
分析鈦市風向
那海綿鈦一級品價格漲到8萬元后,為何暫時漲不上去了?記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前期漲價過猛,甚至有一點點失去"理性”,需要中途停下來休整一下,需要看看在下步是漲是落的過程中等待“風向”。
二是這個“風向”口原因很多:原材料價格是否支撐海綿鈦價格繼續漲?進口海綿鈦多少是否制約海綿鈦價格繼續漲?新增海綿鈦企業投產情況是否影響海綿鈦價格繼續漲?持續的海綿鈦漲價是否影響下游及下游反制海綿鈦價格繼續漲......
三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四氯化鈦不但沒有漲價而且很穩定,實際成交價并沒有越過漲價通知的8500元/噸,價格也就8000元出頭;今年進口海綿鈦總量突破5000噸,同比大幅增長;新增海綿鈦企業投產正在“鑼鼓喧天”中進行;1-9月份海綿鈦總產量早已突破5萬噸,加上進口量,1-9月份海綿鈦總量6萬噸左右。新增正在形成;下游包括化工企業存在一定的偏弱走勢等。
四是鈦材加工企業在逐步增多,長遠對海綿鈦企業是利好,近期對海綿鈦企業是假象。因為,下一步“群起紛爭”的鈦材加工企業競爭更為激烈,這是海綿鈦企業需要謹慎對待的。“中國特色”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優越好。
綜上所析,海綿鈦價格"8"字上下需要看風向,但總體看——海綿鈦市場依然看好,海綿鈦漲價已經動力偏弱。
——寫于南京飛往沈陽的MU2827飛機上
2020年鈦市瞭望——鈦景依然好“匹配”惹煩惱
鈦微媒 3月18日
鈦業人一定不會忘記2005年~2007年的鈦市場讓多數人賺了個盆滿缽滿,海綿鈦價格從2004年最低的4萬元/噸漲到近30萬元/噸,這是因為海綿鈦產量與下游需求嚴重不匹配形成賣方市場。2008年~2018年海綿鈦價格逐級崩塌,最低到4萬多元/噸(其間有單3.8萬元/噸的合同,據說是春節期間現金流短缺的“烏龍指”),真的是“哪里來又回到哪里去”,這種情況依然是產業鏈上下游不匹配轉換成了買方市場。海綿鈦價格從近30萬元/噸回到4萬元/噸,不是鈦市場前景不好而是“匹配”不好惹出來的煩惱。因為,海綿鈦價格從2008年開始連續10年跌勢,市場需求量已經從2004年的幾千噸增長為6萬噸以上,市場需求增長20倍左右,價格卻跌了六七倍。
十年風雨鈦市場,一邊增長一邊愁腸。2016年后海綿鈦價格逐步從最低4萬元/噸回升到2018年的6.8萬元2019年的8.1萬元/噸至今止步不前,這種情況同樣是產業鏈“匹配”出現問題。2020年鈦市如何,業內有人把新冠狀病毒疫情、海外“俄土敘”局部戰爭、沙特石油大跌結合起來看,出現了鈦市場不看好的悲觀情緒。其實,這種情況依然是產業鏈的不匹配導致的,甚至可以說“匹配”也是產業鏈上常遇的“病毒”!
鈦景依然如初市場仍在那里
2020年是不尋常之年,疫情爆發、俄土敘戰爭、沙特石油暴跌、全球股市大跌......據悉,可能爆發2008年以來更大的經濟危機。于是,生意不好做錢不好賺,鈦市場不景氣的論調出現了。果真是鈦市場不景氣嗎?2008年海綿鈦價格逐級下跌以來,市場需求依然穩步增長,能說市場不好嗎?結論:市場依然很好,只因產量超過了市場所需。物以稀為貴,多了自遭罪。
庚子年,疫情爆發、局部戰爭、石油崩趺、股市熔斷等,這不并影響鈦市場!鈦景依然陽光,需求依然緩增,市場仍在那里,發展軌跡并未改變。
軍品市場需求小幅增長。盡管軍品需求量只占到鈦市場的20%左右,但近年來的增長不可小視。疫情、戰爭、石油、股市中出現的問題不會影響軍品的需求,甚至可以刺激軍品的增長。國際大環境下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寶鈦股份2019年利潤預測比上年增長75%,這其中軍品占多少自有答案。西部超導利潤逐年走高,軍品占比也不少。軍品對鈦的需求增長幅度是較大的。
民品市場需求穩中有增。其實,鈦民品市場一直是穩中有升,只是看你生產的產品與市場是否對路!2005年以來,海綿鈦市場需求量從未因價格下跌而減少,市場剛性需求由5000噸級邁向1萬噸級、5萬噸級以上,如今是7萬噸級8萬噸級。陜西天成航材、寶雞巨成鈦業、鈦程金屬、寶雞鑫諾、拓普達、怡鑫金屬、大力神、常州錦喜鈦業、廣州奧雅麗固等企業產品在航空、航天、海洋、醫療、化工、建筑等眾多領域的應用以及銷售收入的逐年遞增長與利潤的穩步增長,說明一個事實:民品逐年穩步增長。
生活用品市場增長明顯。民用生活品領域對鈦的需求量增長明顯,盡管體量不大,但市場潛力巨大。自從博友制鈦在中央電視臺推廣應用鈦產品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認知鈦、接觸鈦、使用鈦。寶鈦金屬、極致鈦業、霸獅鈦業、蘇州康鈦、浙江飛劍、湖北鈦度、臺州泰澄科技、中山鼎興、中山鈦會、和順鈦業、等眾多企業的鈦產品紛紛走入市場,走進消費者手中。今年杯壺引領企業江蘇希諾的鈦杯已將登陸市場,湖南五江鈦品逐步走入市場。看發展勢頭便知用鈦需求量呈現增長,當然行業間的競爭已經白熱化。
所以,鈦景依然如初,市場仍在那里,能否抓住市場、能否賺到利潤、能否活得滋潤靠什么?靠的是涵蓋科技、品質、文化的真功夫。
匹配惹來煩惱市場法則再現
你信或者不信,鈦的市場就在那里。你喜或者不喜,鈦的前景依然有喜。2020庚子年,疫情、俄土敘局部戰爭、石油暴跌、股市熔斷等改變不了實體企業鈦市場發展的需求。能改變的是情緒,因為市場法則必將左右產業鏈“匹配”失衡帶來的價格體系變化。或許有的企業自身做得不好也會把原因歸結為疫情等所致。
為什么說“匹配”惹來煩惱?因為匹配不好必然導致供需矛盾突出。2016年以來,海綿鈦價格從4萬元/噸逐步“爬坡”,2018年爬到6.8萬元,2019年至今爬到8.1萬元,漲幅90%。8個月前,記者在調研文章中分析到8萬左右的價格應該暫告一段落了,甚至還會回落。目前,海綿鈦實際成交價格至少比報價低3000元/噸以上,甚至還有更低的。
前幾天,記者接到一個電話稱海綿鈦價格已經跌至7萬元左右?咨詢了解,得知某企業因現金流問題,在7萬元附近低價銷售了兩三百噸海綿鈦以回籠資金緩解燃眉之急。其實,這是海綿鈦價格滑落的一個預兆。倘若海綿鈦供不應求,需要低于報價八九千元賣出嗎?顯然,海綿鈦目前已經不是賣方市場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匹配失衡,市場法則開始調節。
2018年六七月份,海綿鈦漲到6.8萬元/噸穩著跨年后,再產企業開始著手擴產,停產企業開始籌資復產,新建企業開始抓緊啟動。2019年漲到8.1萬元/噸時,賺錢的刺激已經是“馬蝗聽不得水響”,擴產、復產、啟動“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致使2020年海綿鈦增產朝著起碼20%以上的速度前進!有錢賺誰都想多生產,誰都想多生產又會導致沒錢賺,有的甚至賺不到錢還會虧損!但是在增產20%以上的同時,了解了下游的下游需求是多少嗎?于是,產業鏈匹配失衡了,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出擊了。
市場是只無形的手
市場是無情的,調節是有序的。2020年,海綿鈦增量與下游剛性需求不匹配,買方賣市場會發生變化;民用生活品鈦市場產品的精細度與消費者的認知度不匹配,消費市場仍需進一步催生;軍品市場與技術門檻不匹配,只有少數企業能賺到這塊錢。產業鏈上的“匹配”很重要,失衡不但影響情緒還會受到懲罰。
匹配需要科學合理才能達到"好馬配好鞍"的效果。倘若企業產量高,品質又在行業內領先一籌,那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依然會給你送來利潤,獲得錦上添花。倘若企業只增產量,不注重提升品質或者不具備提升品質的內核,那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會讓你知道什么叫“市場不相信眼淚”,結局自然是雪上加霜。
2020年,鈦市場依然穩中向好,供需矛盾也將進一步影響價格走勢,而鈦產業前景也必將在各個領域靜靜的綻放!
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鈦微媒 3月23日
庚子年,疫情源地需要科學家去慢慢剖析,世界政界里出現的“甩鍋”現象卻越演越烈,美國"密電"泄露也出來了。“甩鍋”仿佛成了疫情的熱詞。
面對“甩鍋”中的經濟影響已經成為必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弄清“甩鍋”方能應戰未來。面對“甩鍋”熱詞,鈦市場似乎也存在“甩鍋”現象,不信你看看:
“甩鍋”一:全球疫情導致鈦材產品的出口需求減弱。
“甩鍋”二:因下游需求減弱導致海綿鈦出現了庫存。
“甩鍋”三:因為鈦材出口減弱、海綿鈦輕微庫存導致市場回落等。
仔細看鈦市場“甩鍋”的原因感覺有些道理,但認真一分析,“全球疫情”只是一根導火線,發展無序的市場失控才是根源:
根源一:2017、2018、2019年海綿鈦市場逐步好轉,價格逐級“爬坡”以來,海綿鈦價格已從2016年春節的4萬多元一噸漲到8.1萬元,漲幅接近100%。面對有利可圖,擴產復產、新項目上馬齊上陣,導致庚子年海綿鈦產量明顯釋放。
根源二:鈦材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蒸蒸日上”。第一波鈦材加工企業誕生在10多年前的那輪鈦市爆熱,第二波鈦材加工量增加出現在近兩三年的鈦市回暖。第一波誕生了很多中低端鈦材加工企業甚至作坊式企業,第二波同行間相互添置裝備、各自增產,“你要稱大我也要稱雄”導致加工能力富余凸顯。
上面是兩個主要的根源,找到根源再來談“甩鍋”:
如果海綿鈦價格逐步"爬坡”時,擴產、復產、新項目上馬稍為悠著點,哪里會導致今年的產量過度釋放?關鍵是現在產量已經釋放中,金川集團與伯利聯等依然還在洽談海綿鈦合作事宜。的確,金川集團的海綿鈦項目10多年前上馬至今就沒有賺過“白花花的銀子”,也想趁當下還能賺錢的價格搏一搏!其實,海綿鈦出現庫存應該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誘發的,因為漲價,下游加工企業已經或多或少在儲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加之今年增產明顯,供需矛盾發生轉換,個別海綿鈦企業出現庫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海綿鈦“甩鍋”與市場無關,與自身產能釋放過度有關,“鍋”只能自己背。
關于鈦材加工企業“甩鍋”市場的現象,其實與海綿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寶雞一帶的鈦材加工裝備能力,一邊還在富余之中,一邊又在新添裝備,寶雞的裝備能力真的需要在分享經濟中實現資源共享,才能提升寶雞裝備的利用率。放眼全國看,同業競爭也是過度,比如航空加工材料竟爭也是“散狀”,導致拳頭難有力,競爭更激烈。至于那些低端鈦材企業的無序"殺價”式競爭更是導致市場“神經錯亂”。想想這些,凡事不要錯怪市場,疫情只是把“無序發展”的病根給暴露出來了。
“甩鍋”現象,典型的是有問題找外部輕內部,只找客觀因素不看主觀思維,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市場的錯。想想海綿鈦不過度釋放產能,鈦材加工不無序發展,哪來市場的“無情”。其實,進入2000年以后的實踐已經證明,鈦的市場需求一直在穩中有升,只是產能釋放與產量增長超出了市場需求才導致“甩鍋”。看看高品質的海綿鈦企業,看看高品質的鈦材加工企業,他們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依舊是“剛性需求”。
所以,企業要樹立不要“怪罪”市場如何如何不好,而要“怪罪”自己哪里哪里做得不好,這樣才不會去“甩鍋”于市場,才會在尊重市場中提升自己。
海綿鈦價格持續下跌 “底線”在哪里?
鈦微媒 4月2日
近幾日接到海綿鈦企業下游客戶的電話,稱海綿鈦市場價格混亂,已經沒有了2019年“抱團”漲價、挺價那般團結了,仿佛有點“價格回落各自飛”的感覺。昨天早上,江蘇一鈦管企業老板電話告訴我,海綿鈦最近怎么了,居然滑落到6.5萬元/噸?記者獲悉也驚訝!難道這是海綿鈦價格也要學股市“熔斷”嗎?鈦任性一下變成了鈦嬌情,海綿鈦你的“底線”到底在哪里?
說到海綿鈦市場從“鈦任性”到“鈦嬌情”,記者梳理了一下自己從2015-2019年刊發在中國有色金屬報上具有連貫性的鈦市場分析,這樣更具系統性說理(2005-2014年不一一例舉)。
2015年《鈦途磨人鈦景喜人》、《鈦工業:前景有景也有“阱”》。
2016年《海綿鈦量價“微爬”成常態》、《鈦產業也需要“靶向治療”》。
2017年《六大動力催生鈦“微爬”慢長》。
2018年《“涅槃”崛起的中國鈦工業》、《海綿鈦回暖能否重復昨天的故事》、《海綿鈦周期性市場格局漸行漸遠》。
2019年《海綿鈦漲價撬動了誰的“奶酪”?》、《市場依然好漲價動力弱》、《國慶前后鈦市場價格分析》(以上鈦市場分析文章可以在百度、中國有色網、新浪以及一些證券網等搜索出來)。
以上鈦市場分析只是數十篇文章中而具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有色金屬報、中國有色網、鈦微媒刊發的文字注重市場的客觀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鈦工業發展步步高,鈦市場像坐過山車玩的都是心跳:海綿鈦從2004年的4萬多元一噸漲到20多萬元一噸,隨后價格一路走下“神壇”到2015-2016年交替時又跌回至4萬多元一噸,此時國企民企老板臉上的表情全是陰沉著的。為啥?虧!虧!虧!勞動沒有回報。海綿鈦價格大幅回落之時,市場需求卻是穩中有升。沒有辦法,產能過剩必將自食其果。
面對市場不相信眼淚的此情此景,記者分析鈦工業是鈦途磨人但鈦景依然喜人,并堅信2016年4.2萬元左右的最低價格已經真正到底了,隨后海綿鈦量價的“微爬”將成為常態。事實證明資源漲價、環保嚴管、民品發展、航空牽引、周期引力、領域拓寬六大動力催生了海綿鈦市場需求的剛性緩慢增長。2017年之后海綿鈦市場價格“春暖花開”,起起伏伏中逐步走高,從2017年底的5萬多一噸漲至2018年底的6.8萬元/噸、又從2018年底的6.8萬元/噸漲至2019年底的8.1萬元/噸。當海綿鈦價格逐步快漲時,擴產在抬頭、復產在燃燒、項目在啟動,市場過熱現象又開始涌動了,此時,記者以為海綿鈦漲價動了海綿鈦企業自身的奶酪、稀釋了自己的利潤,千萬要且行且珍惜,不要很快就丟失了來之不易的市場!
然而,當海綿鈦價格漲至8.1萬元/噸時,一些網站還在“搗鼓”說海綿鈦市場堅挺。此時,記者分析認為市場依然好漲價動力弱,以為價格已經漲不上去了,原因是擴產步伐加快了,進口產量增長了,而市場需求只是小幅增長,除非海綿鈦產量穩而不增才會推動價格上升。隨后,記者結合上下游市場情況于2019年寫了國慶前后鈦市價格分析,以為8.1萬元的價格再難上漲了,因為擴產、復產、新項目的啟動“速度”遠超下游的緩慢增長。市場再一次應證了中國有色金屬報、鈦微媒的客觀分析。
市場見好就鈦任性,市場回落就鈦嬌情。2020年才走過一季度,海綿鈦市場已經亂象橫生,當多數企業抱團實際成交價穩定在7.6萬元左右時,某企業直接砸到7萬元附近。當多數企業抱團實際成交價穩定在7.3萬元左右時,某企業直接砸到6.5萬元左右。這種現象直接影響下游企業簽訂單,影響了產業鏈思維,真想問一句:海綿鈦價格你漲跌的底線在哪里?總有企業"砸"出不合常理的價,導致下游很難與下游簽合同。
海綿鈦價格回落有的認為是疫情導致的,這個分析太牽強附會了吧。如果擴產緩一緩,復產緩一緩,新項目緩一緩,產量增長緩一緩,海綿鈦市場也不會回落如此之快。2020年4月2日也就是今天中國有色金屬報刊發的《鈦市場的“甩鍋”現象》,分析了市場中自身存在的問題。當上下不匹配時,買方賣方的市場調節就會發生作用,不要怪罪于市場的無情,而要看清楚市場有點陽光馬上就“自作‘多’情”帶來的惡果。8.1萬元回落到現在的7萬元附近這就是“惡果”。
2020年對于海綿鈦市場價格的變化,記者依然判定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產量不要增長過快,否則自食其果;二是四氯化鈦供應情況依然左右海綿鈦價格;三是產業鏈下游剛需增加才能持續利好海綿鈦市場。從目前海綿鈦擴產的情況看,利多買方市場鈦加工企業,利空賣方市場海綿鈦企業。2020年海綿鈦價格軸心應該是7.5萬元/噸,上下浮動5000元左右。 從近日的海綿鈦價格走勢看已經在7.5萬元軸心下方運行,若要回到7.5萬元軸心上方運行,還望擴產、復產、新項目合作上馬的腳步慢一點、再慢一點,否則大家的利潤都被稀釋了,大家都在“表面抱團桌下相踢”中亂了市場的方寸。
市場上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顯得弱不禁風鈦嬌情,這都是當初鈦任性惹的禍。記者把5年分析串成一條線分析可以看出:鈦市場不是萎縮了,而是壯大了,2019年八、九萬噸的海綿鈦(含進口海綿鈦)再一次證明市場需求依然向好,只是海綿鈦企業增產的步子邁得“鈦”快走得“鈦”急,導致市場不穩,真正應驗了民間俗語“心急吃不得熱豆腐”。
市場亂象皆始于各自的任性,市場嬌情均為當初的任性。“解鈴還需系鈴人”,若要想市場好,請各自不要太任性,任性過度了,價格想抱團挺住那是要付出代價的。市場始終是優勝劣汰的裁判員,未來五年有的海綿鈦企業繼續春風得意,有的海綿鈦企業必將在任性的“洗牌”中淘汰出局,那時,嬌情也不管用了!
金川海綿鈦兩次上馬市場兩次回落與王菲婚姻和股市的“關系”
有人奇妙的統計:1996年7月歌手王菲第一次結婚,股市從800點漲到2200點;第二次結婚,股市則從1000點漲到6000點;第三次與謝霆鋒復合,股市從2000點漲到5000點......于是有了《王菲婚姻與股市的關系》。王菲結婚都能成為牛市信號?其實,這只是一種娛樂,或許是無巧不成書!說明王菲的歌唱得好唱得牛,很多人喜歡王菲關注王菲!
金川海綿鈦兩次上馬市場兩次回落
奇妙巧合。海綿鈦市場也出現了兩次“靈異現象”,金川公司海綿鈦一上馬,市場仿佛就會逆轉:由漲到跌!
【第一次】2008年、2009年金川公司海綿鈦開始醞釀上馬,2010年12月15日金川公司首爐海綿鈦出爐,這個時候海綿鈦已經開始逐步滑落很深了,一直落至2015-2016新舊交替最低時的4.2萬元/噸左右。應該說,這一波金川海綿鈦從籌建到有產品出爐以來就沒有賺到過錢。
【第二次】市場緩慢好轉,2018年、2019年金川公司再次醞釀重新上馬。2019年5月16日涂多多發布金川公司鈦廠(擬改制)不超過45%的股權轉讓。2020年3月20日有網站披露:金川集團公司與佰利聯合作海綿鈦項目有序推進。此時,海綿鈦價格又下滑了,從8.1萬元滑落到7.2萬元左右,“烏龍指”價格還有6.5萬元的!從目前形勢看,海綿鈦或許還有小幅回落空間,也許6.5萬元就是本輪下跌的觸底信號。
王菲婚姻與股市的關系純屬巧合。
金川海綿鈦與市場的關系看似巧合,實際上是與市場的步伐慢了半拍------
看到市場含苞待放時,關注;
看到市場花朵綻放時,著手;
看到市場花兒爭艷時,上馬。
誰知,花兒爭艷之時正是花兒凋謝之日。這里只是關于海綿鈦市場漲漲跌跌的現象分析,但愿金川公司海綿鈦企業能用豁達的心境看待鈦貓大潘對鈦市場的分析。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是產能過剩惹的禍,也是海綿鈦在金川公司就是一顆小芝麻不足掛齒,甚至可以說金川海綿鈦項目對于金川是尤如“雞肋”的感覺-------金川海綿鈦應該屬于市場過熱的產物,或多或少算是一次敗筆!一次教訓!
【斗膽猜測】倘若佰利聯旗下的海綿鈦合作項目如云南新立、金川海綿鈦等全部能順利推進并獲得成功,那未來海綿鈦市場必定是一次重新洗牌,或許佰利聯將成為中國海綿鈦行業的“一哥”,希望佰利聯能朝著“一哥”的道路前進。當然,合作、重組、并購也是一把“雙刃劍”,成則是“一哥”,不成則會傷元氣。相信佰利聯頂層具有鑄造“百利年利百年”的全鈦產業鏈思維。在此預祝百利聯成功!
“革命尚未成功,佰利聯仍需努力!”王菲婚姻與股市的是巧合。金川海綿鈦上馬與市場的關系是產能過剩,上馬時機沒有踩著節奏,希望佰利聯力拔山兮氣蓋世!
庚子年首現海綿鈦調價標志上漲周期暫時止步
鈦微媒 4月9日
質量一直穩定,業內口碑較好的朝陽金達鈦業今天宣布:因原材料價格下調,一級海綿鈦報價調整為73000元/噸,從2020年4月9日正式執行。
小編以為朝陽金達鈦業此舉符合市場規律, 從2019年7月維持10個月左右8.1萬元/噸的海綿鈦報價下調了近10%,標志著海綿鈦上漲周期暫時止步于2020年。
其實,進入2020年以來,海綿鈦價格已經呈現疲態,之前有企業砸單至7.2萬元/噸左右,隨后又有企業砸至6.5萬元/噸左右。一邊是砸單,一邊是抱團挺價。市場是很怪的,一旦出現賣方砸單,就說明賣方市場出現疲態,而買方市場占了上風。目前的海綿鈦市場已經呈現疲態,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四氯化鈦等原材料降價
二是擴產步伐加快產量增加
三是下游企業具備適量庫存
四是疫情有一定的訂單影響
歸納起來,主要原因仍是增量的因素。2019年以來下游企業或多或少有了一點庫存。 2019年國內實際海綿鈦產量+進口海綿鈦產量合計9萬噸左右,國內需求也就8萬噸左右,多出來的1萬噸哪去了?加上國內海綿鈦企業開年就增產,增產的部分市場在哪?疫情導致復工復產工期延后,自然需求延后......
綜上所述,2020年海綿鈦調價才正式開始,但愿7萬元/噸價格能止住就是市場平穩的最佳狀態。
鈦加工企業希望海綿鈦是什么價格?
鈦微媒 4月16日
近日,記者針對海綿鈦價格接二連三的跳水走訪了多家鈦材加工企業,僅在寶雞中國鈦谷就走訪了10多家鈦材加工企業。眾企對海綿鈦的跳水式降價又解又不解,4月9日從8.1萬元/噸報價砸到7.3萬元,跌幅近10%。4月13日又出現6.6萬元/噸報價,跌幅近10%。實際成交價還有更低的或許已經在6萬元上下了,如此神奇的價格走勢玩的是心跳。
這樣的斷崖式報價既擾亂了海綿鈦企業的自身價格走勢,也擾亂了鈦材加工市場下游的價格走勢,導致客戶擔心“價不穩本難控合同怎么簽”。記者在寶雞走訪的基本都是經營業績不錯的鈦材加工企業,他們擔心海綿鈦企業持續相互砸價,也會導致下游客戶擔心持續砸價。普遍認為,與其開會抱團挺價,為何不相互適量減產?抱團挺價違背市場規律,適度減產才是遵循市場供需。
在寶雞采訪時,記者接到一海綿鈦企業負責銷售的中層人員電話,咨詢2000年以來的海綿鈦價格走勢,尤其是2000年至2004年的產量與價格,問這次大幅降價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寶雞某企業采訪董事長時,銷售部的人員敲門進來匯報,稱某鈦材企業正在砸價銷售,問董事長是否也降價促銷?董事長說,我們公司產品品質好,不要與別人打價格戰,堅持公司一貫做精品比品質的原則。為這家企業點贊!為董事長點贊!
最后一句點明主題,鈦材加工企業最希望海綿鈦是什么價格?其實就一個字:穩!價格穩定,市場才不會紊亂,產業鏈才會有序發展。一旦價格混亂必將自相殘殺,大家都停留在2019年漲價的思維里實施增量而靠毫無約束力的“抱團挺價”協議是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的。
訪談手記:
疫情必將改變經濟結構,疫情對經濟會有短暫影響,但疫情必然調整發展秩序。面對疫情不要悲觀,而要客觀分析海綿鈦跳水式跌價的原因:
1、2019年上下游是否有海綿鈦庫存?
2、2020開年是否存在增產過快現象?
3、因疫情下游復產增量是否需要時間?
突發疫情不是一個筐,不要什么問題都往里面裝!疫情面前需要免疫力,企業發展也需要“免疫力”!對于疫情的影響不要過于悲觀,鈦的市場依然在那里,目前的短期影響或許會有后期的加速調整與恢復。因為,人類的每一次瘟疫、災難甚至戰爭都不會導致社會退步,只能讓社會在重新調整中向前發展。舉一反三,2008年的金融危機,鈦價格跌跌不休,但鈦市場需求卻緩慢增長。2020年的疫情看似鈦價格拉開了跌的序幕,或許即將打開鈦市場另外一道推廣應用的大門(敬請關注記者專訪寶鈦集團董事長王文生關于民品發展中的“兩件事”)。
關掉一扇門,必然打開一扇窗。疫情是這樣,市場也是這樣。未來,“免疫力”強壯的企業在洗牌中必將推動中國鈦工業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
海綿鈦價格在“兩多兩少”中行走鋼絲
鈦微媒 5月8日
市場就是一根行走的鋼絲繩,左右搖擺需要自身定力與風力的配合,把握好相對平衡點才能走得穩。倘若失衡就會掉下鋼絲繩,技巧好一點可以扔掉平衡桿緊緊抓住鋼絲繩不掉下來,技巧差一點的直接摔下鋼絲繩或許摔得半死。
海綿鈦價格從2018年1月1日5.6萬元報價一路漲到2019年12月31日的8.1萬元報價(最高8.6萬元),期間是有市場供需相對平衡點的,那個平衡點就是穩定了10個月左右的6.8萬元報價,這也是鈦微媒一直分析6.5萬元為中軸線上線浮動5000元的平衡點。后來,因為環保監督持續“發酵”導致四氯化鈦等原材料持續漲價,加之下游需求微幅增長,2019年6月海綿鈦價格突破7萬元漲至7.4萬元,鈦微媒刊發了《海綿鈦漲價的“誘因”在哪里?》,文中分析誘因是------高鈦渣、金紅石、四氯化鈦依然在漲價,而且四氯化鈦供應量緊缺;下游剛性需求呈正態勢,民用、化工、航空、醫療等眾多領域對鈦需求呈增量態勢;軍工需求鈦相應增長等。
2019年6月鈦微媒刊發《哈密、新立、金川"三駕馬車″能否左右2019年海綿鈦市場?》,文中結語分析:新增的"三駕馬車″海綿鈦左右不了2019年的市場價格。能左右2019年海綿鈦市場價格的因素只有四氯化鈦"量價″變化與市場剛需。至于2019年年末以后,就要看"三駕馬車″海綿鈦企業做的與說的是否一致,同時也要看在產海綿鈦企業是否擴產發力,更要看四氯化鈦原料"瓶頸″是否打破,一旦新增成事實、擴產成事實、四氯化鈦量能跟上,海綿鈦市場必將面臨一場小風暴的洗禮!
這個時候,鈦微媒已經開始為漲價“熱”有了“冷”思考。實際上供需平衡點已經逐步接近。然而,海綿鈦市場似乎瘋狂了,7月份幾級跳漲價突破8萬元,最高報價達到8.6萬元,此時有的網站與機構文章分析年內可以看到突破10萬元的高點。對此,鈦微媒刊發《海綿鈦漲價撬動了誰的奶酪?漲價沖動動了誰的興奮點?》,文中結尾有這樣一段話:“市場如戰場,每一次沖鋒過后都會清理戰場。未來,即使海綿鈦產量剛性需求過了8萬噸、9萬噸、10萬噸,也不要慶幸"鈦好″賺錢的時代已經到來。而要記住海綿鈦產能遠遠不止10萬噸,這就是三、五年內優勝劣汰等著重新組合海綿鈦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瘋狂的海綿鈦漲價必然要為瘋狂付出代價。今年4月9日,當金鈦股份海綿鈦報價從8.1萬元調整為7.3萬元,宣告海綿鈦價格止步8萬了。實際上報價調整為7.3萬元時,市場之前已經出現6.5萬元左右的成交價了。幾日之后,攀鋼海綿鈦報價調整為6.6萬元。海綿鈦市場硝煙彌漫,6.6萬元報價時,市場成交價已經砸到5.5萬元以下了。當時,記者在常州采訪遇見寶雞一企業老板,他剛6.5萬元采購了60噸,一天之間60萬元不見了。看得出來,老板吃飯時的心情多少有些變化,畢竟一天之隔60萬元不見了,而要掙回60萬元卻很難。
2019年海綿鈦從6.8萬元漲到8.1萬元用了近兩個月時間,漲幅19.11%。今年海綿鈦從8.1萬元報價砸到市場出現最低成交價4.5萬元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跌幅44.44%。跌幅遠遠大于2019年6.8萬元到8.1萬元的漲幅。海綿鈦遭遇“滑鐵盧”除了市場供需平衡失衡外,還與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操作有一點關系,或許值得反思。遵循市場規律才是王道。
5月6日,寶雞某企業總經理微信我欲買30噸零級海綿鈦,四處咨詢報價,沒想到最高報價與最低報價差近2萬元/噸。4月份以來,海綿鈦價格走勢“山雨欲來風滿樓”,“飛流直下三千尺”,市場最低成交價砸到4.5萬元,可以說海綿鈦的底部已經砸出了深坑價,再砸就砸不下去了,除非轉型不干了。
2015-2016交替時,海綿鈦價格深跌至4.2萬元/噸,期間出現了一單3.95萬元的成交價。庚子年這次海綿鈦價格表象看誘因是疫情引起出口回落,實際上是2019年國內海綿鈦產量+進口量富余1萬多噸轉移到2020年消化,進入2020年各海綿鈦企業還在增產還在挺價,此時,四氯化鈦早已降價。相反的出口因疫情暫時減少,復產復工延后用量減少,導致海綿鈦價格一落千丈。
“兩多對兩少”,價格不掉才怪。
兩多------2019年富余海綿鈦多,2020一季度產量多。
兩少------疫情引發出口訂單少,復產復工延后需求少。
兩多對兩少,剛需自然減少。
2020年國內應該生產多少海綿鈦,先預估當下的庫存是1萬噸?1.5萬噸?然后再考慮生產多少。2019年看似國內產量+進口量合計超過9萬噸,實際上有1萬多噸變成了庫存而且許多企業是7.7-8萬元/噸之間的庫存。所以照此推算,2020年海綿鈦不但不應增產或許還應同比減產1.5-2萬噸左右,海綿鈦價格才有可能重新穩定到另一條中心軸線6.5萬元左右,回歸到7.5萬元的軸心暫時已經很難了。
海綿鈦價格底部已經砸出4.5萬元深坑,未來5-6.5萬元估計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了。市場有一只無形的手,這只手也是無情的。因為,市場不相信眼淚。但也要相信盡管當下海綿鈦市場價格體系一片混亂,二季度末進入三季度時,混亂的海綿鈦市場必將會在市場的梳理中逐步走向穩定。只是建議海綿鈦企業且行且珍惜,遵循市場規律才是王道,價格要交給市場來定。
后語:海綿鈦價格經過前期的瘋狂砸價后,從2020年6月起會進入相對平穩期,盡管價格在5萬元上下低位運行的時間會很久,但不會再砸價格大坑了。伴隨海綿鈦增量相對減少,庫存減少,疫情控制,海綿鈦價格將會以5.5萬元為軸心上下波動,只是這個5.5萬元需要一定的時間,至于6.5萬元的時間就要好好的有耐心的慢慢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