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經1000多攝氏度高溫加熱,所產生的熱量足以讓站在生產線前的技術人員滿頭大汗。然而,為了跟蹤材料生產過程,了解工藝的符合性,湖南湘投金天鈦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委員、總經理樊凱常常帶領黨員突擊隊隊員們,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
“科研的過程很辛苦,但這是一項成就光榮與夢想的事業,我覺得很值得、很幸福。”樊凱表示,將繼續扎根一線,帶領團隊潛心耕耘,為我國鈦產業奉獻來自湖湘企業的力量。
鈦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生物相容、無毒、超導等一系列優良性質,應用場景小到人體骨骼、牙齒、自行車,大到水上飛機、艦船、核電站,是“21世紀的戰略新型材料”“科技強國的入場券”。然而,鈦精深加工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把持壟斷,我國一直處于追趕模式。
為解決這一國家級重大戰略需求,彌補湖南省在戰略性新興材料產業領域的短板,湖南能源集團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屬金天鈦業公司引人才、搭團隊,摸索追趕國際領先水平。2015年,33歲的樊凱作為技術骨干加入團隊,不斷攻克TC18等多種鈦合金材料生產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鍛造是鈦加工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藝,必須在將材料加熱至上千攝氏度后,對其精準鍛打,最終形成所需的形狀。“就像一塊面團,硬的時候揉不動,只有加熱到軟化后,才能把它撴長、壓下去,再撴長、壓下去……”樊凱說,“揉面”看似簡單,實際上大有文章,必須控制好力度和速度,這決定著“面團”的均勻程度,“我就是金屬界的面點師。”他笑著說。
就是懷揣著這樣一顆匠心,這些年,樊凱帶領著技術團隊實現在上天入地的“國之重器”上添加“湘料”、打上“湘印”,金天鈦業已成為中國航空高端鈦合金材料重要供應商和大型綜合鈦材加工企業。
“所有急難險重任務、高精尖技術攻關,黨員突擊隊都是沖在前、作表率。”樊凱說,黨員突擊隊由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組成,在黨員的示范引領與攻堅克難下,團隊共同承擔國家及省級項目20余項,幫助企業累計獲得70項專利授權,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10余項。
“我們一直都在做自主研發,這條路走得‘鈦’難、‘鈦’值、‘鈦’幸福了。”樊凱用三個“鈦”總結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他表示,惟有立足崗位、迎難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永葆黨員先進本色、踐行使命擔當。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