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被稱為“中國鈦谷”,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大影響力。據市工信局最新統計,我市去年鈦材和鈦制品的供應量約占全國的60%、全世界的20%,鈦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世界第二。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鈦產業發展面臨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技術創新研發弱等問題——中國鈦谷如何轉型升級?
現狀成績與危機并存
鈦金屬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醫療、建筑、生活用品等領域,鈦產業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我市鈦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市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聲名卓著的“鈦谷”,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認定為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鈦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鈦材及深加工產業示范基地。去年,寶雞鈦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1億元,出口總額5.67億元,是我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

“中國鈦谷”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在規模擴大及產業發展上取得的成績也是喜人的。9月11日至12日,記者跟隨市政協調研團走訪眉縣和高新區多家鈦企業時,一些民營企業負責人表示:“鈦產業的前景非常好,今年還準備再購買幾臺進口設備。”“全國很多地方的人都來咱這學習經驗。”
與成績相伴而生的是危機與壓力,不少鈦產業從業人員也有深深的憂慮。興隆鈦業負責人張照明說,他從事鈦產業20多年了,在他看來,寶雞鈦產業發展有過幾次決定命運與發展方向的“大坎”,而眼前就是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稍有偏差也許就會改變寶雞鈦產業的命運。寶雞雖然有500多家鈦企業,但小企業多,從“小作坊”到“規模化”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不能盡快實現轉型升級,走上正軌,很多小企業有可能會就此消失,這個問題必須趕緊重視起來。
除了來自內部的壓力,來自外部的危機也存在。在高新區一家頗有規模的鈦企業,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洛陽、攀枝花、承德等全國多地都準備打造‘鈦谷’,而且動作非常大,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頻繁來招商,咱們寶雞再不加把勁兒,多年的‘金字招牌’可能就要被別人搶走了。”
問題轉型升級乏力
寶雞有鈦產業科研、生產、加工企業532家,主要分布在高新區和眉縣霸王河工業園,其中,高新區有504家,眉縣霸王河工業園有28家;年產值200億元的龍頭企業1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7家。從這個數據整體來看,寶雞雖然鈦企業數量多,但產值較高的重點企業并不多。歸結起來,創新與研發力量不足,產品科技含量與競爭力不高導致轉型升級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眉縣霸王河工業園區,一位業內人士在談到該園區的鈦企業特點時有些憂心:“我們這兒的企業有特點的不多,從規模上看起來都不小,但大多數都是從事簡單的機械加工,產品比較低端,有些還是給其他企業做基礎加工,技術含量也不高,不轉型升級,發展肯定要受限制。”
高新區鈦產業基地辦負責人王敬青,對鈦產業的發展做過深入研究,有不少獨特的見解。她說:“寶雞鈦產業的優勢就是發展時間長、老用戶多、市場份額比較大,但現實研發存在瓶頸和短板,面臨全國各地發展鈦產業的競爭壓力,產業鏈下游應用拓展不夠,在材料加工環節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同時,產品的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亟須突破,轉型升級時不我待。”王敬青說,鈦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在軍品、生活用品、醫療用品方面應用廣泛,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開發。現在寶雞的鈦企業還是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很多企業的設備比較老舊,銷售和研發沒有形成一條很好的產業鏈;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在技術上有所提升,盡快轉型升級,實現突破性發展。

市工信局總會計師黨建軍談到了我市鈦產業發展遇到的四個問題:一是鈦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大多處在材料初加工階段;二是龍頭企業活力不足,集群內企業規模偏小,受觀念、資金、人才、技術等因素影響,普遍重生產銷售、輕技術研發,創新發展能力弱;三是產品關聯度差,企業間產品雷同、同質化嚴重;四是部分中小鈦企業環保意識不強,被列入“散亂污”企業,正在停產整改,對企業生產經營沖擊較大。不少業內人士認識到,寶雞的鈦產業如今已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但想要在鈦產業的世界舞臺上繼續獨領風騷,就必須大膽創新,突破瓶頸,盡快完成轉型升級,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腳步。
措施加快轉型尋求突破
鈦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寶雞市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之一。為此,我市把鈦產業作為“十三五”工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和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以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為目標,組建產業專項工作組,制定完善鈦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我市鈦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目前,《寶雞市鈦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已通過專家評審,提出以抓好重點領域技術提升、產業鏈延伸拓展、服務體系優化完善等五大工程,謀劃并實施總投資約315億元的60個重點項目,新增產值660億元。
記者從市工信局了解到,針對目前鈦產業存在的問題,我市已經確定了一些具體措施,下一步將在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品牌建設的基礎上,從以下四個方面著重發力:
一是開展關鍵領域突破。充分發揮寶雞鈦產業現有優勢,在高品質棒線絲材、板材、帶材、管材、鍛件短流程低成本制造技術,3D打印金屬材料制備技術等方面開展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重點圍繞建筑、化工、醫療、汽車、體育休閑等應用領域,聯合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完善并延伸產業鏈。以寶鈦等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資本運作、兼并收購、集中采購、戰略聯盟等方式爭取贏得對鈦礦和海綿鈦的定價權,確保原料供應,提高對行業周期性波動的風險防御能力,完善產業鏈;同時,重點引入航空、航天、航海、化工、醫療、核電、建筑、海洋工程、體育休閑、生活用品等應用領域的專業化公司,實現產業鏈中游與下游應用領域的無縫對接。

三是優化產業規模。堅持“大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戰略,優化產業規模,以產業跨界融合為主線,以拓展應用領域為方向,加大招商引資和相關領域項目引進及企業培育力度,推動寶雞鈦產業聚集發展;同時,以消費需求為引領,借助“互聯網+”新業態,激發市場活力,壯大產業規模。
四是引導企業加快整改。以此次生態環境部強化督察整改工作為契機,加快我市鈦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淘汰鈦產業中的低端落后產能,支持有研發能力、有品牌優勢的鈦企業,對標先進企業增加環保投入,加快升級改造,實現入園區集約發展。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實,相信寶雞的鈦產業會迎來更燦爛的明天。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