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道了解到,11月我國進口各類鈦礦近13萬噸,同比減少34%,環比減少59%;1-11月我國共進口鈦礦283萬噸,月均進口量近26萬噸。13萬噸的月度進口量僅為今年月均值的一半左右,也創下了近3年的最低單月進口記錄。進口量的大幅走低,也表明國內市場對鈦礦的需求較為疲軟。
據瑞道調研數據顯示,今年我國進口鈦礦規模基本與去年相持平。但由于今年國內鈦礦供應規模明顯上升,且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應增速,部分低品質進口鈦礦難以獲得客戶訂單,市場擠出效應明顯。雖然受船期、訂單周期等因素綜合影響,產品月度進口規模出現一定起伏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本月接近腰斬的降幅依然可以體現當前的市場形勢。瑞道初步統計后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鈦礦庫存增加30萬噸以上,尤以低品位鈦礦為主。這也說明在總供應量過剩的情況下,用戶選擇自由度增加。據下游生產企業透露,企業在采購時更傾向于優質鈦礦,低品質鈦礦若無明顯的價格優勢,基本難以獲得訂單。同時瑞道也了解到,目前優質進口鈦礦價格雖然也出現一定幅度下滑,但降幅多在100-150元/噸之間,顯著低于低品質鈦礦。
隨著4季度國內需求的走低,貿易商及選廠也減少了鈦礦采購規模,目前國內多以質量較好的鈦礦或有價礦物價值較高的中礦為進口主力。瑞道預計未來鈦礦市場依然存在一定壓力,鈦礦企業應當注意風險,控制低品質鈦礦的進口。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