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中國部分鈦渣企業已經停產,并提前進入春節假期狀態。鑒于當前產品成交價過低,大多數企業已經呈現虧損狀態。受此影響,鈦渣企業選擇根據客戶訂單量來安排生產,行業整體開工率較低。同時,由于2013年全年市場表現較為萎靡,國內氯化渣及酸溶渣均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據瑞道網了解,目前國內部分企業氯化渣存有少量庫存,而酸溶渣庫存量相對較高。此外,由于下游采購商普遍拖延付款日期,當前國內鈦渣企業資金周轉不暢,財務費用較高。
受國儲政策影響,12月初,部分海綿鈦企業提高了海綿鈦的銷售價格,0#海綿鈦價格最高超過5.2萬元/噸。但由于下游反響平淡,無企業進行采購,此價格也成為空中樓閣,隨后很快回落至4.9萬元~5萬元/噸的價位。據某海綿鈦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國家進行了一定規模的收購,但由于此前市場上庫存量較大,加之下游需求不甚理想,因此雖有政策利好,但并未改變當前海綿鈦市場低迷的態勢。截止至2013年12月末,國內海綿鈦價格僅有1000元/噸的象征性上調,且實際成交量依然維持在低位。此外,此次收儲行動使得部分企業獲得了熔煉訂單,對鈦錠加工企業注入了一些活力。但由于下游市場依舊低迷,使得收儲政策的受益面較窄。
鈦行業陷低谷海綿鈦全行業虧損
縱觀2013年,可以說整個鈦行業都經歷了極為艱難的一年,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所有產品的價格幾乎一整年都在下跌。其中,進口鈦礦的價格由年初的2300元/噸下跌至年末的1600元/噸,跌幅達30%;90鈦渣價格由年初的8000元/噸下跌至5800元~6000元/噸,跌幅超過25%;0#海綿鈦價格由年初的6.6萬元/噸跌至4.9萬元~5萬元/噸,跌幅在25%左右。目前,海綿鈦價格顯著低于其成本,各企業均處于虧本經營的態勢,少數企業已經被迫停產。
受整體經濟環境低迷影響,2013年有色金屬行業普遍面臨較大的困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鈦行業也無法獨善其身。下游產品的滯銷迫使廠家壓低上游原料的價格,而上游企業只得逐步妥協,降價潮自下而上逐漸蔓延到整個行業。除此之外,各個廠家感到難受的現象就是價格的下跌無法換來銷量的回升,客戶采購始終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從瑞道網目前所掌握到的信息來看,2013年各行業總產量處于小幅增長的狀態,增長率多在5%~8%之間,個別行業增長停滯。而全年平均價格要低于2012年,這就造成多數企業營收要低于去年。同時,下游產品價格先降,上游原料價格后降,這樣就造成下游企業要承擔更多的壓力。下游企業資金的緊張,使得行業內普遍出現拖欠貨款的現象。而這種情況自下而上的蔓延,使得2013年各個企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資金的困擾。
在2012年末做年度計劃時,業內曾樂觀的預計2013年市場將會好轉。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企業面臨低迷期時,對困難的準備并不充足。從目前的初步統計數字上看,2013年全國海綿鈦產量仍處小幅增長態勢,供應量高于鈦加工行業的需求。當企業庫存增加時,通常的應對方式應當是控制產量以維持利潤空間。但實際上,部分企業未能及時進行調整,產量不降反升,導致大量產品滯銷。而產品的滯銷導致企業資金吃緊,這就促使企業轉向金融機構貸款。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緩解資金壓力,但也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財務費用,無形中加大了企業負擔。為了償還貸款,部分企業階段性低價拋貨回籠資金,進一步加劇了產品價格的下跌,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2013年12月份的國儲政策開始后,部分海綿鈦企業抬高了產品價格,但市場并未像之前一樣出現復蘇。由于下游企業反映平淡,海綿鈦企業的高報價成為空中樓閣,很快便跌回至先前水平。而在抬價期間,一些企業并未跟隨大企業一同提價,這也在側面反映出海綿鈦行業在長期擴張后已經淡化了龍頭企業的影響力。廠家滯銷的海綿鈦庫存轉變為鈦錠后,雖然海綿鈦企業的壓力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我們也擔心未來市場的需求有可能被提前透支,進而使得2014年的市場更為艱難。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