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冰河期,全產業鏈價格失守
鈦金屬市場在八月首周延續下行趨勢,全產業鏈產品價格承壓明顯。終端需求疲軟和企業庫存壓力形成雙重夾擊,行業陷入“內卷式”競爭。
高鈦渣原料價格大幅下滑疊加鈦白粉市場低迷,加劇了成本支撐坍塌。在攀西地區,46%品位鈦精礦報價已降至1650~1750元/噸,云南同品位礦價也滑落至1350~1450元/噸。原料端價格松動進一步削弱了海綿鈦產品的定價基礎。
產業鏈各環節均感受到寒意。海綿鈦生產企業庫存增加,部分廠商為加快出貨采取暗降策略;鈦材加工企業訂單不足,加工費大幅下降,部分產品價格已跌破成本線。這種“價格失守、成交清淡”的局面成為本周市場主旋律。
二、各主要產品市場分析
1、海綿鈦:明穩暗降,減產應對
1級海綿鈦價格跌至4.8~5.0萬元/噸,0級品報價區間4.9~5.1萬元/噸。盡管主流報價表面維持穩定,但實際成交暗流涌動——庫存壓力下部分廠商增加優惠力度,新疆企業已開始減產。
供應端維持較高開工率與下游采購積極性下降形成尖銳矛盾。下游鈦材加工企業訂單不足,對海綿鈦需求減弱,市場成交偏淡。面對困局,海綿鈦大廠開啟“反內卷”減產計劃,新增產能釋放也相應放緩。
2、鈦及鈦合金鑄錠:加工費腰斬,中小廠虧損
純鈦鑄錠主流價格區間維持在5.5~5.6萬元/噸,表面看似平穩,實則暗藏危機。熔煉加工費從年初5.5元/Kg驟降至5.0元/Kg,部分企業報價甚至跌至4.5元/Kg。
加工費暴跌直接導致中小加工廠普遍陷入虧損。訂單減少使鑄錠需求下降,部分企業為回籠資金不得不小幅下調報價。這個曾經利潤豐厚的環節,如今已成行業“重災區”。
3、鈦板坯與鈦板帶材:冷軋產品領跌
板坯及帶材市場表現疲軟,加工費逼近成本線。鈦板坯主流價格5.8~6.0萬元/噸,較上周持平;而冷軋帶材(1~2mm)報6.6~6.8萬元/噸,周跌0.3%。
終端需求疲軟導致市場競爭白熱化,部分企業報價已接近或低于成本線。熱軋卷(黑皮)價格雖暫時企穩在5.9~6.3萬元/噸,但成交支撐同樣薄弱。
4、鈦棒線材:需求分化初顯
鈦棒線材市場整體成交清淡,TC4鈦合金盤圓主流價格8.5~8.8萬元/噸。部分企業為爭取訂單進一步降低報價,反映出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TC11鈦合金棒銷量環比上月提高30%。這表明航空航天及醫療領域雖整體需求增長有限,但特定高端產品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5、鈦管:化工需求支撐有限
主要用于化工、能源等行業的鈦管市場表現相對穩定,但價格仍小幅下滑,主流報價115~125萬元/噸。作為產業鏈中相對抗跌的環節,其價格松動進一步印證了全行業下行趨勢。
6、鈦粉:唯一亮點難掩壓力
鈦粉市場受3D打印、增材制造需求支撐,表現略好于其他鈦產品,常用規格價格區間170~185萬元/噸。但市場競爭同樣激烈,部分企業開始降價促銷,短期價格仍面臨下行壓力。
三、本周鈦金屬重大新聞匯總
◇波音危機波及鈦業:日本東邦鈦業下調航空航天鈦需求預期,因波音公司運營延遲引發的供應鏈調整超出預期。該公司二季度鈦業務凈利潤同比暴跌40%。
◇鈦合金無縫管前景看好:據最新研究預測,全球鈦合金無縫管市場將保持增長,2031年規模有望達億美元級別,年復合增長率可觀。
四、下周預測,弱平衡中的變量
短期市場難改弱勢格局。八月第二周,鈦金屬市場仍將在“淡季弱需”和“成本支撐”的夾縫中維持弱平衡。
鈦精礦價格若繼續下行,將進一步削弱海綿鈦成本支撐。據8月8日報價,46%品位鈦精礦已降至1680~1750元/噸。原料端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產業鏈價格穩定性。
唯一的曙光可能來自結構性機會:TC11鈦合金棒銷量逆勢增長表明高端領域仍有需求韌性。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臨近,下游是否存在節前備貨需求,將成為打破當前僵局的關鍵變量。
五、綜合總結,寒冬中的生存法則
本周鈦金屬市場整體下行趨勢明顯,行業“內卷”現象嚴重,部分企業已陷入虧損狀態。從海綿鈦到鈦材加工,從原料到成品,價格全面失守成為行業新常態。
減產成為企業自救的首選策略。海綿鈦大廠開啟“反內卷”減產計劃,新疆企業也逐步降低開工率。但僅靠減產難以扭轉供需失衡的根本矛盾——終端需求疲軟仍是核心癥結。
中長期來看,行業整合或不可避免。工信部擬提高淘汰產能標準至8000噸/年,表明政策層面已開始推動行業出清。在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及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背景下,鈦金屬市場仍有增長潛力,但當下,生存比發展更重要。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