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定是海綿鈦產業不平凡的一年,也必定是有爭議的一年。目前,海綿鈦價格與2018年12月31日相比,從6.8萬元升到7.4萬元/噸,凈漲6000元/噸。漲的是鈔票,跌的是鈔票,漲跌都是鈔票,只是漲的這6000元中有相當一部分被四氯化鈦經銷商"拿″去了,有一小部分海綿鈦企業還是有"利″可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既然海綿鈦已經有利了,為利來者為利往者也就涌出來了,擴產是攀鋼海綿鈦、雙瑞萬基、遵義鈦業、寶鈦華神、朝陽百盛等已產企業的想法,至于能否擴產除了自己是否具備生產能力外,還要看"菜″吃飯。這個"菜″就是四氯化鈦的量能否跟上,跟上就擴產,跟不上就干瞪眼。相對而言,攀鋼海綿鈦從資源到全流程打通,自然成為"環保風暴″與海綿鈦漲價的最大受益者。但由于前期投入較大,攀鋼海綿鈦或許分攤了各種費用后也賺不了多少錢,最大的收益是市場蛋糕增大了。
2019年,海綿鈦企業出現幾個焦點或者叫"三駕馬車″:新疆哈密海綿鈦、金川鈦業海綿鈦、云南新立海綿鈦。三家的"后臺″都實力雄厚。一家背后是湖南五江集團,一家背后是金川集團,一家背后是龍蟒佰利。正因為各自"后臺″較硬,于是,議論的焦點是"三駕馬車″是否會左右今年的海綿鈦市場!用句時髦語講:元芳你怎么看?
記者通過調研分析,以為盡管新疆哈密、云南新立、金川鈦業海綿鈦"三駕馬車″后臺殷實,但若要影響并左右2019年海綿鈦市場,目前三家都不具備條件。
一是新疆哈密全鈦產業鏈6月20日全面轉入正式生產,爭取今年生產1萬噸海綿鈦。計劃很好,現實未必能生產1萬噸海綿鈦。因為,目前新疆全鈦產業鏈還要適當采購海綿鈦補充下游鈦產業鏈生產。海綿鈦工藝生產線有其自身的特性,生產是一個摸索、漸進、完善的過程,即使多年生產海綿鈦的企業偶爾也會在生產波動中攻克偶發性技術難題。因此,今年新疆哈密海綿鈦對2019年市場影響甚微。
二是近日龍蟒佰利盡管喊出計劃在3-6個月內實現新立鈦業的全面復產及盈利。規劃很好,既然是復產就需要時間與工藝上的折騰與完善。況且新立鈦業海綿鈦產能本身并不高,若擴大產能就不叫復產了,還需要資金投入新建與發展定位。龍蟒佰利計劃全面復產及盈利計劃時間為3-6個月內。從時間上看,新立鈦業的全面復產及盈利"計劃″也證明左右不了2019年的海綿鈦市場。停停開開的新立鈦業員工隊伍、技術力量都需要進一步整合。
三是金川鈦業就不加以過多的評價與分析了,因為,當初實力雄厚的金川集團建設金川鈦業或許就是一個決策上的小失誤,海綿鈦項目建好之時幾乎就是停擺之日。如今要想重新復產需要好好論證一下,弄不好花費上千萬復產資金投入完畢,便面臨海綿鈦價格穩中回落。遭遇了一次滑鐵盧,這次金川集團恐怕也有一絲隱憂。所以,金川鈦業談不上能否左右2019年的海綿鈦市場,同行只是杞人憂天。
綜上所述,新增的"三駕馬車″海綿鈦都左右不了2019年的市場價格。能左右2019年海綿鈦市場價格的因素只有四氯化鈦"量價″變化與市場剛需。至于2019年年末以后,就要看"三駕馬車″海綿鈦企業做的與說的是否一致,同時也要看在產海綿鈦企業是否擴產發力,更要看四氯化鈦原料"瓶頸″是否打破,一旦新增成事實、擴產成事實、四氯化鈦量能跟上,海綿鈦市場必將面臨一場小風暴的洗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2019年海綿鈦市場注定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