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材加工下游需求也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顯著增強,行業產銷規模總體呈現出較為穩定的上升態勢,但由于下游行業的周期性影響,鈦材行業整體也具有較為顯著的周期性。
觀研天下發布《2018-2023年中國鈦加工行業市場產銷態勢分析與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據統計,2018年國內鈦材加工量達到63396噸,企業實際銷售量達到為57441噸,庫存產品較上一年的274噸大幅擴大至5955噸,而從2013-2018年這幾年來看,行業庫存平均都在4000噸左右,相比于2010-2012年的1200噸左右的庫存量,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庫存的增加主要與國內需求增長相對緩慢有較大關系。
2010-2018年中國鈦加工行業生產量及其總銷量

數據來源:鈦工業協會
在鈦加工材方面,根據30家主要生產企業的統計,2018年共生產鈦加工材63396噸,同比增長了14.4%。其中,鈦及鈦合金板的產量同比增加了17.0%,占到當年鈦材總產量的56.3%;棒材的產量也同比增長了4.9%,約占全年鈦材產量的16.3%;管材的產量同比減小了13%,占到全年鈦材產量的11.8%。
2018年中國各類鈦材產量占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鈦工業協會
海綿鈦是鈦加工行業的上游,海綿鈦的品質直接決定了鈦加工材及鈦制品的質量。我國海綿鈦的產能整體過剩,航空航天級海綿鈦產能匱乏。
2013年前后,由于宏觀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加,下游需求產品結構升級轉化,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作用下,我國海綿鈦市場出現顯著的下滑,產能利用率逐漸走低,大量產能停產,2015年我國海綿鈦產能迅速下降至8.80萬噸,之后在不斷回升的需求下緩慢增長,2018年我國海綿鈦產能達到了10.70萬噸,但產能利用率依然保持在70%左右,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
2010-2018年中國海綿鈦產量走勢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