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作為正在進行的隨機試點試驗的一部分,前瞻性地評價全瓷(二硅酸鋰)單牙修復體植入80個月后,兩段式氧化鋯種植體與鈦種植體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于Clin Oral Implants Res。
原始樣本包括22名健康患者的31顆(16顆氧化鋯和15顆鈦)種植體。除了評估種植體的存活率和成功率,還對一些臨床或放射學參數進行了統計分析:菌斑指數(PI)、探診出血(BOP)、紅白美學評分(PES)和邊緣骨喪失(MBL)。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比較兩組。
隨訪期間,三顆種植體(2顆氧化鋯和1顆鈦)脫落,因此,在平均植入80.9個月(SD:5.5)時分析了21名患者的28顆種植體(14顆氧化鋯和14顆鈦)。所有存活的種植體都保持穩定,沒有種植體的折斷,也沒有任何崩裂、斷裂或牙冠脫粘。氧化鋯種植體的PI值為11.07%(SD:8.11),鈦種植體為15.20%(SD:15.58),BOP分別為16.43%(SD:6.16)和12.60%(SD:7.66);PES分別為11.11(SD:1.27)和11.56(SD:1.01);MBL分別為1.38mm(SD:0.81)和1.17mm(SD:0.73)。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使用80個月后,兩段式氧化鋯和鈦種植體的臨床效果沒有顯著差異。但是,該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的樣本量較小。
原始出處:
Martin Koller, Elisabeth Steyer, et al., Two-piece zirconia versus titanium implants after 80 months: Clinical outcomes from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ilot trial. Clin Oral Implants Res . 2020 Apr;31(4):388-396. doi: 10.1111/clr.13576. Epub 2020 Jan 27.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