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天深夜,一家海綿鈦企業的負責人加記者微信后,我們聊了很久,聊得最多的是海綿鈦未來的發展與前景展望。從本世紀我國鈦工業的發展狀態看,可以說是全球一枝獨秀,海綿鈦從上世紀年產不足2000噸到本世紀剛剛走過20年看,年產量坐上了火箭直沖云霄,2020年更是“高歌猛進”---年產12萬噸! 12萬噸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這一年的產量幾乎是我國1958年-2000年總產量的4倍。標志著中國鈦工業正在一代代鈦業人的“智慧耕耘”中從小眾走向大眾。

我們聊得最多的是海綿鈦品質問題,聊到海綿鈦品質問題,自然繞不開遼寧朝陽金達鈦業的產品品質。金達鈦業海綿鈦質量在市場上的口碑的確是杠杠的,這里應該為金達鈦業點贊!可以預見,未來金達鈦業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直接在滬深股市上市的海綿鈦企業。之所以說金達鈦業是“直接”上市,那是因為有的海綿鈦企業屬于上市企業投資、收購、重組,記者以為這只能算間接的“掛邊上市”。
聊到金達鈦業產品質量時,這位海綿鈦企業負責人說:“是的,金達鈦業值得同行學習。”說到自己的企業,他說,他們當初定位中低端方向是有誤的,波波折折中一路走過來一直沒有做大做好。記者開玩笑回復:“當初定位中低端應該與‘鈦好賣’了有關!”因為,想當初海綿鈦賣到20多萬元一噸時,連廢鈦都能賣到8萬元、10萬元一噸,真是一鈦難求,市場爆熱程度絕不亞于今天的茅臺酒。
記者與其聊到海綿鈦品質時講到了品質在市場中擁有的“錢”與“權”的關系,記者微信回復---
供不應求時品質能賣好價錢,
供大于求時品質擁有優先權。
記者與這位海綿鈦企業負責人聊得很投機,并建議他盡快與下游高端領域企業合作,重新定位企業發展方向,把高端領域的思維引進到企業中去,爭取在未來有自己的突破方向。在記者的穿針引線下,這家海綿鈦企業負責人與下游高端領域負責人已經見面,他們是否能碰撞出“火花”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相信品質中“錢”與“權”的辯證關系或許會給曾經的“中低端”定位帶來新的思考。因為,唯有品質才能立企!唯有品質才能立市!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