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在航天、航空、航海、石油化工、民用生活等眾多領域的應用逐步拓寬,未來剛需增長已成定勢。在“誰擁有資源誰就擁有未來”的理念指導下,一直致力于鈦原料市場分析、傳遞市場信息、服務于企業的瑞道金屬網于5月27日在長沙召開了2021年(第十屆)國際鈦原料大會,“論道”疫情后的鈦市如何走。瑞道金屬網鈦產業部經理趙巍主持了鈦市論道,并對2021中國鈦市場的走勢進行了回顧與展望。記者根據專家、嘉賓“論道”的觀點梳理如下:
2021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通貨澎脹將是全球的主基調,今年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漲價此起彼伏,但拋開通脹因素,實際漲價只是穩中有升。通脹帶來的漲價要引起注意,每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間的政策博弈會導致市場引起波動。

大宗原材料尤其是有色金屬漲價既是順周期,也是疫情影響后的“短期修復”。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暫停”,未來將逐步在生產恢復中加大鈦等大宗商品的剛需。剛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理性分析與對待。
關注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利于鋼鐵等進口行業。這次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大環境不同于過往,里面存在著歷史機遇,需要結合企業實際去分析與把握,是否利于鈦原料進口及鈦產業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識“勢”者為俊杰。
本輪大宗商品漲價介于通脹與順周期之間,既有市場漲跌的周期性規律刺激,又不同于過往的經濟走勢,因為,疫情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未來的走勢,這或許就是當下世界經濟百年變局的序幕。
疫情后世界經濟總體會利于中國,中國是疫情后經濟復蘇最好的國家,也是2020年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1~4月經濟繼續領先于其它國家。所以,疫情后的鈦產業將會隨著國家經濟的好轉持續向好。
圖片
2020年中國海綿鈦產量首次突破10萬噸達到12.5萬噸,占全球的50%以上。預計,今年海綿鈦產量15萬噸左右,新建、擴產步伐還在加快。嘉賓們在“論道”中觀點鮮明:鈦市場剛需逐年增長這是肯定的,但海綿鈦已經面臨擴產大于剛需的挑戰,需要觀察未來幾個月市場的剛需變化。
通脹、順周期、人民幣升值、大宗商品、后疫情時代經濟走向......一個個熱詞成為長沙·瑞道金屬網國際鈦原料會議“論道”的焦點,欣喜的漲價中隱藏著對市場的擔憂:“疫情經濟”不會短暫結束,通脹后的價值回歸如何應對?如何理性的看待順周期?企業如何行走在通脹與人民幣升值的市場里?鈦企業如何在剛需增長中掌握好擴產的節奏?等等,這些都留給了企業去思考與應對。
未來經濟不確定因素太多,但理性一點利于企業的成長,每一次不確定的“市場因素”都是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的機會,所以,瑞道金屬網“論道”論的也是期望大家且行且珍惜的科學發展之道。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